揭秘:歷史上的三國猛將呂布沒用方天畫乾?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歷史上的三國猛將呂布沒用方天畫乾?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在《三國演義》裡,呂布敢跟桃園三兄弟較量,也敢跟曹營的兩員猛將許褚和典韋對陣,所以他高居三國武力榜的第一位。他的出場描寫十分精彩:「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精彩倒是精彩,但可惜的是,呂布不用方天畫戟。這只是小說家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或者說是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並不瞭解三國時期長戟與手戟的使用情況。

戟是中國古代的兵器沒錯,是戈和矛的合體,也就是在戈的頭部再裝上矛尖,一側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矛尖相連,然後就具備了勾啄和刺擊的雙重功能,其殺傷力比戈和矛都強。春秋戰國時期,戟多為青銅製造,大量用於車戰,號稱「車戰五兵」之一。到西漢時才出現了鋼鐵戟,成為步兵和騎兵必備的格鬥兵器。

既然給呂布按上了一把大戟,也叫方天畫戟,那就用對也行,但不少畫本甚至是電視劇裡還是弄錯了。戟可分為單耳和雙耳,單耳一般叫做青龍戟,雙耳的才叫做方天戟。那又為什麼叫畫戟呢?是因為在戟桿上又加了些彩繪裝飾,原稱畫桿方天戟,後來被改為方天畫戟,名字好像更響亮些。

第一猛將不用方天畫戟,威風似乎減了不少。那他到底用什麼稱手的兵器?

據《後漢書‧董卓傳》記載,呂布殺董卓的時候是這樣的,先是李肅用戟刺傷了老賊,從車上掉下來,這時候老賊大喊:「呂布何在?」呂布回應道:「有詔討賊臣……」接著他「持矛刺卓,趣兵斬之。」很明顯,呂布用的是矛。

有人說,不是偶然用了一下矛吧?另據王粲的《英雄記》:「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就是說,在呂布與郭汜單挑的時候,他用的也還是矛。

有人還有疑問,那呂布「轅門射戟」怎麼解釋?《三國誌》中只說道在營門立了一枝戟,是士兵所用還是呂布自己的手戟,那只能去想像了。

順便說說三國時真實的矛,從出土情況看,三國矛的長度一般在2米左右,最長為2.97米。有一種「雙血槽矛」,在矛身兩側各開有一道血槽——這種設計使其刺入人體後容易拔出,而且減輕了份量。

雖然呂布不曾用戟,但三國時期持戟搏殺的人還是相當不少。

曹操手下的第一猛將典韋用的就是雙戟。據《三國誌‧.魏志‧典韋傳》記載:「帳下壯士有典韋,提一雙戟八十斤。」在曹操伐呂布的濮陽之戰中,典韋曾經手持雙戟擊退四將,他還能投擲飛戟,「一戟一人墜馬,並無虛發,立殺十數人」。

典韋揮舞一雙大鐵戟,幾次救曹操於危難之中。另外從《三國誌》中也可以看到,典韋的同袍張遼守衛合肥時,曾經「披甲持戟……殺數十人」。

東吳一方的兩員頂級猛將太史慈和甘寧都用戟。據《三國誌》記載:「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在神亭嶺決鬥時,孫策奪走了太史慈插在背上的手戟,太史慈則搶到了孫策的頭盔。

甘寧用戟則出現在《吳書》中:「嘗於呂蒙捨會,酒酣,統乃以刀舞,寧起曰:『寧能雙戟舞』」。這是說凌統與甘寧有殺父之仇,兩人喝多了,準備借酒發瘋趁機下殺手,凌統用刀,而甘寧用的是雙戟。

可見戟在三國時期已經有多種形制,上陣多用長戟,或用雙戟,另有一種手戟很受人喜愛,董卓、劉備、孫策、孫權等人都用過。

據東漢末年劉熙所著的《釋名‧釋兵》:「手戟,手所持擿之戟也。」「擿」 同「擲」,即投擲。可見手戟不僅能防身,還能投擲攻擊敵人。從漢代的畫像石上看,手戟與「卜」字形鐵戟的頭部相似,在直刺的旁側有一個橫出的短枝,末端似有細繩纏繞,以供執握在搏殺時,那個橫出的側枝,能夠阻截或者卡住對方的兵器。

《三國誌‧呂布傳》記載,呂布投靠董卓,認賊作父,董卓曾因一件小事大怒,「拔手戟擲布」,幸虧呂布閃躲得快,沒被擊中,但還是記了仇。在《三國演義》中,這件事被化用於風儀亭上,呂布正與貂蟬纏綿,正好被董卓撞見。呂布倉皇逃走,董卓抓起呂布遺下的長戟追趕,可他長得太胖跑不動,於是擲出長戟,被呂布用手臂擋落。

劉備當年被曹操的大軍追得妻離子散,趙雲為了保護甘夫人和劉禪,反身衝入陣中。有人誤以為趙雲投敵,給劉備告狀。劉備一怒之下用手戟投向告狀的人,還說趙雲怎麼可能離自己而去。

據載孫策防身的兵器也是手戟,他曾飛出一戟擊中嚴白虎的弟弟,當場將他殺死。

哥哥弟弟,一路神氣。孫權也愛用戟。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孫權在庱(chěng)亭打獵遇到老虎,馬為虎所傷,他下馬投出雙戟,擊中老虎,侍衛張世再用戈突擊,把老虎拿下。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宋代蘇軾寫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說的就是這個典故。

南北朝時,手戟就不見使用了,後來逐漸消失不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