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故事始於桃園結義,終於三國歸晉。當草鞋劉,板爺關,在豬肉張的後花園結義後,英雄血綻放的兄弟情就爛漫在亂世三國,而英雄淚澆灌的罌粟花卻盛開在國人的心中。蜀國,本是三國中最弱的一方,但卻在民間享有最崇高的禮遇,是因為匡扶漢室的主旋律脈動著兄弟情義,感天動地的歷史演義震撼著民性魂魄,致使勝者曹魏成戲台上的丑角,強者孫吳被坊間戲謔,讓為勝利者而寫的歷史反倒需要在講壇上「揭秘」。中山靖王之後的劉備,按輩分是當朝皇帝的皇叔,這塊金字招牌如同他身上掛著的草鞋,顯赫的身世難掩出身的貧寒。那麼劉皇叔除了打草鞋的技藝之外還有什麼技能呢?他的溫柔敦厚,他的重情重義,他的漢室正宗遠大志向似乎給他披上了一件件真君子外衣。正如民間有諺: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的確,他的哭也是他的酷,往往在他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的帝王相中,一絲淡淡的屬於大漢餘韻的鄉愁,像一團霞蔚雲翳著人們心中那塊善意的棲息地。也正是這種魅力,跨越了一千八百年迷住了前三國的諸葛亮和五虎上將,以及三國後的代代華夏子民。顯然是兄弟情義成就了劉備的帝業,靠這種方式來團結同道,嘯聚群雄的帝王在中國歷史上首推昭烈帝劉備。關羽、張飛傲視天下、爆炭如火只服一人,唯大哥是從的絕對和決絕是他們生命中最值得禮讚的華彩篇章,千里走單騎,長阪一聲吼的底氣均來自這兄弟情,竟連諸葛孔明也斷不敢觸碰這根敏感之弦。曹阿瞞廣招天下賢士唯才是舉,挾天子以令諸侯,占中原萬里河山;孫仲謀靠長江天塹,有江東才俊擁兵自重踞南國一隅;劉玄德寄人籬下,無枝可依,只有一腔兄弟情,兩個難兄弟,直到三顧茅廬求得孔明,才算有了轉機,終於借荊州、取益州、進西川,形成與魏吳鼎立之勢。
劉備成就帝業的路數完全與魏、吳不一樣,他靠的是軟實力的傳統道德之仁愛,傳統行為之忠厚,傳統倫理之情義起家、發展、乃至成功。魯迅先生說他「似偽」實也未必,如果他身上的美德不那麼真實,除了關張外為何一生謹慎的孔明也死心塌地地忠誠於他?蜀漢稱蜀國是很勉強的,雖有正義的召喚,但無人才的跟進,在用人的問題上,劉備不如孫權,更不如曹操。稱兄道弟的感情聯絡畢竟不如唯才是舉來的光明正大,在蜀國的組織系統中,以親情和親疏劃分出來的界限嚴重干擾了人才的儲備,即使擁有蓋世英雄五虎上將、絕代神人臥龍孔明,但在他們之後為什麼會「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蜀國在三國中最早滅亡,在這個不能假設的必定中似乎還蘊含著另一個可以假設的當然:成也兄弟敗也兄弟。如果劉備不是為了替二弟關羽報仇,親率七十萬大軍進攻東吳,擺起自殺的長蛇陣,被東吳都督陸遜一把火燒了七百里,他本是可以在蜀國皇帝寶座上安穩坐上幾十年的,但就是這火燒連營的夷陵之戰,不但要了他的命,還差點毀了他的國。
在白帝城托孤,劉備帶走了千古絕唱兄弟情,卻將孱弱的蜀國和弱智的阿斗丟給了丞相諸葛亮。與「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以及「煮豆燃萁」的曹氏父子比,劉備的溫情脈脈著實惑人,所以用罌粟般花美實毒的「兄弟情」開創事業的做法,歷史不買賬卻不妨礙它成為「熟人社會」的法寶,在1800年後的今天,「成也兄弟」依然是經驗,「敗也兄弟」也就當然是教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