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一統中原,從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歷經7年。其中,在諸葛亮最後兩次北伐時,因為司馬懿這位對手的堅守,從而無功而返。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蜀漢大軍包圍祁山,司馬懿和張郃帶兵援救。在這場戰役中,司馬懿用堅守來消耗對方,加上李嚴運糧不繼,所以蜀漢大軍糧盡退軍。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搶佔北原而與魏軍僵持達百餘日。同年秋天,蜀國丞相諸葛亮逝世,蜀漢大軍退回漢中,至此諸葛北伐結束。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司馬懿這位著名將領的存在,成為抵擋蜀漢北伐的重要阻礙。到了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馬懿病重。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司馬懿去世後,蜀國北伐還是不能成功?
一
首先,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繼續率軍北伐中原。不過,對於姜維北伐來說,不僅沒能成功,反而因為損耗了蜀國的國力,成為蜀國滅亡的原因。因此,在筆者看來,在司馬懿去世後,蜀漢北伐還是無法成功的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兩點。一方面,這是因為司馬懿去世後,曹魏人才輩出,這讓姜維北伐遇到了不小的壓力。其中,就大家熟悉的鄧艾來說,更是成為姜維的重要對手。比如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正月,姜維在駐地被後主劉禪封為大將軍。
同年六月,姜維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今甘肅天水)會合。七月,姜維率先出兵祁山,聞鄧艾有備,乃改從董亭(今甘肅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面對姜維大軍的出擊,鄧艾率領魏國大軍搶佔武城山(今甘肅武山西南)據險據守。姜維見地利已失,強攻難克,乃夜渡渭水東進,沿山進取上邽。
二
在此背景下,姜維和鄧艾在段谷(今甘肅天水西南)一帶交戰。因為蜀國征西將軍胡濟失期未至。蜀軍交戰不利,士卒潰散,傷亡慘重。百姓因此埋怨姜維,而隴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機騷亂起來。姜維敗歸,謝過引責,自請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段谷之戰中,鄧艾重創了姜維,後者不僅沒有取得什麼戰果,反而讓蜀軍付出了不小的傷亡。再比如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十月,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陽境,這也是蜀國最後一次北伐曹魏了。
在這場戰役中,曹魏征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鄧艾抓住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因為魏國大軍以逸待勞,又擁有地形上的優勢,所以兩軍交戰之後,魏軍發起反擊,蜀軍大敗,損失嚴重。而這場戰役的失利,導致姜維在沓中避禍,並為魏滅蜀之戰的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
除了鄧艾之後,陳泰、郭淮等武將,也是曹魏後期抵擋姜維北伐的重要武將。其中,在公元253年,也即司馬懿去世的兩年後,姜維率領數萬人出石營(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經董亭(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包圍南安。在這場戰役中,曹魏雍州刺史陳泰率軍解圍,進至洛門(即洛門聚,今甘肅甘谷西)時,姜維因久攻南安不克,軍糧已盡,無奈撤圍退走。相對於蜀漢,曹魏不管是前期還是後期,都是人才輩出,這意味著司馬懿去世後,曹魏依然擁有抗衡蜀國北伐的良將。
另一方面,曹魏的國力更加強大,這也是蜀國北伐難以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三國鼎立的格局徹底形成之後,東漢十三州之中,曹魏一家就佔據了九個州左右的地盤,而就蜀國來說,則只有益州這一州之地。即便沒有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蜀國也才不到兩個州的地盤,所以,不管怎樣,蜀國的地盤看似遼闊,實際上卻和曹魏之間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四
最後,對於曹魏來說,擁有45萬左右的兵力,雖然東線需要20萬左右的兵力來防備東吳,不過,在西線,也即雍涼地區,曹魏還是可以輕鬆調集15萬大軍的。與此相對應的是,蜀國的總兵力,也才10萬人。在此基礎上,不管是諸葛亮北伐還是姜維,都只能最多動用數萬兵馬。因此,在司馬懿去世後,陳泰、郭淮、鄧艾等人只需要全力防守,姜維幾乎就是無計可施了。雖然在洮西之戰中,姜維借助於地形取得了勝利,不過,對於曹魏來說,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上萬兵馬,完全不能說是傷筋動骨。與此相對應的是,姜維在段谷之戰中遭到的損失,則是讓蜀漢傷筋動骨的。
在姜維最後一次北伐失利之後,黃皓欲以閻宇替代姜維,姜維因厭惡黃皓干涉朝政,曾向後主劉禪請求誅殺黃皓,但後主劉禪沒有接受,姜維察覺此舉可能惹怒黃皓,為了避禍便避居沓中,屯田避禍。到了公元263年,鍾會,鄧艾領大軍征蜀。也是在公元263年(景耀六年),伴隨著後主劉禪的放棄抵抗,蜀漢正式走向滅亡。總的來說,因為曹魏兵力雄厚,著名將領輩出,在司馬懿去世之後,蜀國北伐依然難以成功。並且,正是因為姜維頻繁北伐,反而蜀國自身疲憊不堪,從而成為三國中第一個走向滅亡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