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父子是怎麼奪權的 司馬師和司馬昭為什麼沒有互相殘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懿父子是怎麼奪權的 司馬師和司馬昭為什麼沒有互相殘殺

對司馬昭和司馬師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我們先來看一下司馬懿父子是如何奪取政權的。正始八年(247年),曹爽用心腹何晏、鄧颺、丁謐之謀,把郭太后遷到永寧宮。一時曹爽兄弟「專擅朝政,兄弟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時人為之謠曰:「何、鄧、丁,亂京城」。五月,司馬懿偽裝生病,不 問政事。司馬懿表面裝病,實際上也在暗中佈置,準備消滅曹爽勢力。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然而在司馬懿過世以後,司馬師與司馬昭有沒有互相殘殺之心?個人覺得司馬師和司馬昭並沒有互相殘殺之心,為什麼這麼說呢,大概有三點。

首先內部政權不穩。

從演義所寫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懿發動兵變的時候內部政敵還是很多的。朝中有心腹何晏、鄧颺、丁謐控制政權,軍隊有曹爽兄弟並掌禁軍。一時間權勢滔天,宮中、朝中、軍隊盡皆親信,就連司馬懿也不得不裝病以避其鋒芒。就算司馬懿在洛陽發動兵變,控制洛陽城中之後,依舊有大司農桓范前去為曹爽出謀獻策。

倘若曹爽真正的有魄力聽從桓范的建議,效仿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挾天子到許,號召天下勤王。到那時曹爽外有天子在手勤王軍隊必定不少,內有曹氏親貴在內策應,究竟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可惜曹爽不是曹操,並無雄心大志。當時曹氏親貴還是有實力與司馬懿開戰的,朝中親曹派還是有很大實力的。

曹爽之所以失敗,也是當時俘虜群龍無首。而造成群龍無首的原因,也是那時曹丕取得政權時為鞏固帝位對宗族的清洗。試想此時若曹彰在,並有權位,司馬懿還敢兵變麼。黃須兒之名可不是浪得虛名的,當然這只是後話了。由此可看,司馬家族內部政權不穩,不會自相殘殺。

其次東吳、西蜀虎視眈眈。

從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十一次北伐。其中司馬懿奪權後於公元249(延熙十二年)北伐,被郭淮擊退。公元250(延熙十三年)再次出兵隴右,攻魏西平未克,俘魏 中郎將郭修而還。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東吳太傅諸葛恪再次興兵攻魏,發兵二十萬進攻淮南,姜維也趁機發兵,因久攻南安不克,糧盡而退 。

公元254(延熙十七年)年出隴西狄道,斬魏將徐質。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姜維趁魏大將軍司馬師病危之際與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經與姚西,王經退守狄道城,後陳泰派兵解圍。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從司馬懿兵變奪取政權後,姜維連年屢次趁機北伐,東吳也趁火打劫。

這時的司馬兄弟忙於外患,自顧不暇,一直都是司馬師在外平定外患。司馬昭在內鎮守大本營,哪有時間互相殘殺。更何況司馬懿公元251年才去世,僅僅比司馬師早死了四年,司馬懿活著的時候司馬兄弟絕對不會自相殘。而在司馬懿死後,司馬兄弟連年忙於外患,奔波不停也是不會自相殘殺的。

再次曹氏宗族自相殘殺的前車之鑒,我們先仔細想想司馬政權是如何奪得政權的。

因為司馬懿善於偽裝過於狡猾麼?這麼說乍一聽有些道理,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什麼呢,主要原因是因為曹氏宗族闇弱,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曹氏宗族為什麼會闇弱呢,是因為曹丕獲取政權後的清洗,首先就是曹彰。曹丕奪得政權後將曹彰封為任城王,明升暗降,並收回兵權。

曹丕公元220年即位,曹彰公元223年就得疾病而亡。我們想一下曾經叱吒戰場的黃須兒軍中戰將說死就死,死後後人也不得重用,其中原因意味深長。再者說四弟曹植,我們都知道那首著名的七步詩,若不是曹植寫出千古名篇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感動了曹丕恐怕當場就被拿下了。

後來雖被封為陳王,也是一生鬱鬱不得志。最後是曹沖,一些野史說曹沖之死就是曹氏諸子奪權的犧牲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司馬懿發動兵變的時候曹氏宗族都不掌權,餘下的曹氏親貴力量也不夠強大。所以司馬兄弟看到了曹氏家族失去江山的主要原因,就在於自相殘殺,自然不會再重蹈覆轍,自相殘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司馬兄弟不會自相殘殺。不管是出自血肉肉親情還是外部割據勢力的虎視眈眈,又或者曹氏家族失去江山的前車之鑒。試想此時司馬家族剛剛取得政權,內憂外患不斷,哪裡有時間去自相殘殺。更何況司馬師在取得政權僅僅六年後就去世,而在此之前司馬師一直在外抵禦蜀國的北伐,時間上更不允許他們這麼做。

你是如何看待司馬師司馬昭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