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司馬懿造反,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三國誌·魏書九》:「爽以支屬,世蒙殊寵,親受先帝握手遺詔,託以天下,而包藏禍心,蔑棄顧命,乃與晏、颺及當等謀圖神器,范黨同罪人,皆為大逆不道。」
司馬懿為何謀反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著曹爽及曹芳離開洛陽,率大軍發動政變,使得曹氏宗室逐漸式微,司馬家族得以掌控朝政,為其孫司馬炎建立晉朝奠定了基礎。要知道,司馬懿在發動這場政變的時候已經七十歲高齡,一把年紀的他為何要做出這番舉動呢?
換句話說,司馬懿可謂是整整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齡才造反,在這一過程中,前兩任都是短命皇帝,曹丕在位七年,曹叡在位十三年,可以說司馬懿有過很多次造反的機會。那麼他為何前幾次都忍住不動,直到生命垂危之際才放手一搏呢?司馬懿到底在怕什麼?
在古代,司馬光在他的《資治通鑒》當中就曾議論過這件事。基本上,現如今人們一致認為,司馬懿在一開始並沒有謀反之心,然而在外界環境的逼迫下,以及曹氏家族的變動下,使得他最終不得不走上了這條道路。
外界因素
首先,司馬懿初次登上歷史舞台的時候,還不過是一個年輕人,因為他曾支持曹操稱帝,再加上本人確實富有才華,這才受到曹操的重用,並將其封為太子中庶子,專門輔佐曹丕。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五十多歲,在他的眼裡司馬懿根本就稱不上是什麼威脅。
不僅曹操是這麼想的,其他曹氏家族的成員也同樣是這麼認為的,基本上普遍沒有把司馬懿當回事。只不過,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後來的兩位皇帝不僅都短命,而且曹丕還開了打壓同族兄弟之風,活生生導致曹氏家族無人可用。
曹操掌握大權的時候,將權利分封給了同族後代,比如說曹彰、曹植、曹林等人,讓他們在未來能夠發揮作用。然而曹丕登基以後卻並不是這麼想,我們小時候基本上都學過曹植的那首七步詩,這恰好反映了曹丕登基以後,對同族兄弟的迫害,以便於維穩自己的統治。曹叡繼位以後同樣是有樣學樣,導致整個朝政曹氏家族逐漸落寞,反倒是司馬家族暗中崛起。
即便如此,或許司馬懿在此時仍然沒有造反之心,原因很簡單,第三位曹家皇帝曹芳登基的時候,還是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此時的朝政完全交由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處理。在名義上司馬懿仍然是曹氏家族的臣子,可他本人的權利幾乎已經與皇帝無異。
權臣相逼
司馬懿隱忍了大半輩子,最終達到了權力中心的頂點,如果就此持續下去,或許死後還能夠留個忠臣的美名。貿然謀反即便成功,也會被後人唾罵得國不正,一旦失敗,就意味著自己和同家族所有人的奮鬥就此化為雲煙。50年前袁術稱帝的下場,相信司馬懿的心中非常清楚。
最終讓司馬懿決定發動政變的,是和他一同掌控朝政的大將軍曹爽。新帝登基以後,曹爽仗著自己手握大權,四處打壓朝中臣子,並將司馬懿逐漸架空。面對日益蠻橫的曹爽,司馬懿假借生病之名避不相見,實際上則是暗中韜光隱晦,等待著時機的成熟。
由於曹爽集團過於驕橫,使得他在朝中樹敵甚多,只不過礙於他本人的威望,大多數人只能夠默默隱忍。然而在朝中,還有另一個人的威望和他匹敵,這個人便是逐漸脫離權力中心的司馬懿。在外界以及內在因素的雙重影響下,司馬懿遇到了一次此生或許再難遇到的機會,那便是曹爽及新帝離開洛陽前去掃墓。想要徹底打敗曹爽集團,就只剩下眼前這個機會。司馬懿雖然隱忍了大半輩子,但這一次他終於果斷地出手了。
後來的事情我們也很清楚,曹爽以謀反罪名被屠滅三族,自此曹氏家族徹底成為司馬家族的傀儡。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雖說沒有稱帝,但基本上已經和皇帝沒有什麼區別,他幫助自己的兒子剿滅了蜀漢政權,讓司馬炎最終成為了晉朝的開國皇帝,魏朝就這樣如同曇花一現般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