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佔益州後沒有定都在荊州,劉備是出於什麼考慮?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攻佔益州後沒有定都在荊州,劉備是出於什麼考慮?

漢昭烈帝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蜀漢的開國皇帝。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劉備聯合孫權,與周瑜、程普率領聯軍大敗曹操於赤壁。周瑜進攻南郡時,劉備又率眾南征荊州南部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在江陵附近的巴丘病逝。劉備趁機從孫權手中借得荊州江陵(南郡),於是據有荊州五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在益州之戰中,雒城被圍近一年才被攻克,劉備乃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共圍成都。

彼時,劉備派建寧督郵李恢說降馬超。馬超來到成都,劉備命他率軍屯城北,一時城中震怖。劉備於是派簡雍勸降了劉璋,遂領益州牧。由此,在公元214年時,劉備不僅擁有了益州之地,還佔據了荊州五郡之地。不過,在益州之戰後,劉備選擇定都成都,沒有回到荊州定都。那麼,問題來了,劉備攻佔益州後,為何把都城放在成都,而不是兵家必爭之地的荊州呢?

首先,對於劉備之所以定都成都,而不是荊州,實際上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已經給出了答案。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表示:「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在諸葛亮看來,荊州地處四戰之地,也即連接著多個區域,所以是兵家必爭之地。與此相對應的是,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也即相對於荊州,益州不僅有山川之險,而且有成都平原等天府之國。正是以益州作為基礎,漢高祖劉邦才擊敗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對於荊州來說,雖然在劉表的多年經營下,人口稠密,商業繁榮,可謂富庶之地。但是,荊州存在一個無險可守的問題。

進一步來說,在劉備奪取益州時,關羽鎮守荊州五郡,這五個郡分別是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不過,對於這五個郡來說,荊南四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因為地理位置相對偏南,加上人口相對較少,缺乏成為都城的條件。在赤壁之戰前,荊州牧劉表長期以襄陽作為治所。但是,在赤壁之戰後,襄陽等地被曹操所佔據。

在此基礎上,南郡成為比較適合定都的地方。但是,前面已經說過,關羽鎮守的南郡,是從孫權一方借來的。因此,如果劉備選擇定都南郡的話,就是明確告訴孫權,南郡不打算還給你了。而這,無疑會惡化孫劉兩家的關係。在曹操整體實力依然強大的背景下,劉備再徹底得罪孫權一方的話,顯然會讓自己陷入到孤立的險境中,這顯然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

同時,在赤壁之戰後,荊州已經是曹操、孫權、劉備三分天下了,這和劉表時期的荊州,顯然是不一樣的。如果劉備要在荊州定都的話,向北要防禦曹操,向東要防禦孫權,這勢必要付出太大的人力和物力,從而影響到自己進一步擴張地盤。另一方面,相對於荊州,定都益州成都,則存在多個好處。在地形上,益州擁有山川之險,這讓成都不用擔心敵人迅速突破自己的防線。在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中,鍾會雖然突破了漢中防線,但是,姜維憑藉著劍門關等天險,就可以將鍾會的10多萬大軍擋在門外,至於另一邊的鄧艾,也是歷經艱難萬險,才進入到蜀漢腹地。

因此,地理位置上的優越條件,是劉備選擇定都成都的重要原因。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定都成都,蜀漢才能以弱小的國力,和強大的曹魏抗衡數十年。如果是定都荊州的話,蜀國很可能無法堅持這麼長的時間。比如在夷陵之戰時,蜀漢元氣大傷,卻可以平穩度過,這顯然離不開山川之險的加持。

最後,劉備定都益州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漢高祖劉邦是從益州漢中郡北伐,最終擊敗項羽,從而建立西漢王朝的。《三國誌》的作者陳壽曾評價劉備: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因此,從劉備的角度來看,定都成都,自然有效仿漢高祖劉邦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漢高祖劉邦當初是定都漢中南鄭,不過,在劉備奪取益州時,漢中還被張魯或者之後的曹操所佔據。即便是漢中之戰後,劉備奪取了漢中之地。但是,因為漢中之戰時,曹操幾乎將漢中的人口都遷移走了,這促使漢中不適合成為都城了。

所以,對於劉備來說,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定都成都。在此之前,益州牧劉璋已經在成都定都多年了。因此,對於成都來說,不僅城池堅固,糧草充足,也具有作為都城的基礎設施。如果選擇其他地方定都的話,勢必要大興土木,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這對於本就弱小的蜀漢,無疑是一筆不小的成本。從節約成本的角度來看,劉備定都成都,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也有助於在益州之戰後休養生息,恢復實力。總的來說,基於以上幾個原因,在益州之戰後,劉備繼續定都成都,而沒有回到荊州定都。至於荊州的郡縣,則繼續由關羽鎮守。對此,你怎麼看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