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忠於曹魏的張遼,為什麼一輩子都被與蜀漢對上?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效忠於曹魏的張遼,為什麼一輩子都被與蜀漢對上?

你知道張遼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張遼作為五子良將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人,終其一生,為曹魏立下了無數的汗馬功勞。從跟隨曹操開始,一直南征北戰,幾乎當時曹操發起的每次大型戰役,都沒有少了張遼的身影,包括但不限於:官渡之戰,長阪坡之戰,赤壁之戰。

但是終其一生,張遼卻也沒有和蜀漢這個曹魏大敵對上過一次,一直都兢兢業業的鎮守在合肥,死死地盯著東吳。按照常理來說,其實魏國和吳國之間,雖然也偶有戰爭,但是卻遠不如魏國和蜀國來得多。張遼這麼一位曹魏幾乎堪稱是第一的大將,不應該被如此浪費。

確實,張遼是曹魏一方唯二入選武廟六十四著名將領的人之一,而且在唐朝時期,不僅被奉為曹魏第一武將,甚至是三國第一武將。但是其一生都沒有對上蜀漢,卻並不是浪費,反而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從這一點上看,我們都不得不佩服曹操的識人之能。

1,張遼的人生並沒有和蜀漢有接軌的地方

張遼原本是呂布旗下的大將,於公元198年,曹操攻破下邳之後,投入曹操的麾下。按理來說,作為降將,張遼得到重用的可能性是相對更小的。但是可能是出於曹操本身的愛才之心,也可能是因為張遼的個人能力實在太過出色,短短幾年,就成為了曹操麾下最得力的武將之一。

張遼一生唯一一次和劉備集團對上的時候,還是在呂布麾下,那時候的劉備羽翼還遠未豐滿,其實力完全無法和之後的蜀漢相提並論。投奔曹操之後,張遼先是跟隨曹操大戰袁紹,之後北征烏桓,隨後南下荊州,赤壁大戰。可是在這一段時間之中,劉備之幹嘛呢?別說建立蜀漢或者是其他的什麼自己的勢力了,還在「玩泥巴」呢,四處流離,東躲西藏,求著別人收留。

赤壁大戰之後,曹操大敗,只能率領殘兵敗將返回許昌。可當時東吳初勝,必定士氣大增,難免會被北方造成什麼威脅,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位實力足夠強的大將留下來,駐守合肥,嚴防東吳。

那麼,如此重任該選誰呢?曹操第一個就想到了張遼。張遼早在白狼山之戰的時候,就顯露出了強大的統率力和勇武值,且具有不錯的大局觀,有勇有謀。而曹操手下另外一個更為穩重的大將曹仁,還另有他用,所以張遼就成了最合適的順位人選。

之後張遼就扎根在了合肥,直到黃初三年(222年),張遼在病中擊破吳將呂范之後。同年,因操勞過重,不治身亡,病逝於江都。

而在張遼駐紮在合肥這一段時間,到了黃初元年(220年),劉備才確立了自己的蜀漢政權。可此時的張遼不說難以抽身離開合肥(吳國的威脅),他本身也已經到了晚年,沒過兩年就身赴黃泉了,又哪裡有機會和蜀漢對上呢?他的人生根本沒有和蜀漢政權接軌的地方。

2,張遼是對付江東最為適合的人選,威懾力最大

前文已經說了,在曹操赤壁戰敗,撤軍回許昌的時候,張遼就是當時最適合駐守合肥的人選。而且越到後來,張遼就越來越適合抵擋東吳,更加難以被撤走,因為到了之後,曹魏以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頂替張遼的職位了。

合肥之戰,也就是逍遙津之戰,這是張遼一生最為出彩的一戰,也是其名聲達到了峰值的一站。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圍合肥,大有趁著曹操率領重兵西征張魯,後方兵力空虛的時候,一舉攻入中原之勢。可誰也沒想到,本來志得意滿,意氣風發的孫權,卻在合肥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打臉事件。

當時的張遼名氣雖然不錯,可還遠遠不如關羽、曹仁之流。可是他卻並沒有辜負曹操的期望,竟然以八百人硬生生擊垮了孫權的十萬大軍。雖然是夜襲,畢竟曹操一共也只給他留下了七千人,誰也不可能傻乎乎地以七千人硬憾十萬人,可說到底八百擊十萬是真事,還差點生擒了孫權。

之後張遼對東吳的威懾力簡直就是無人可比,所謂張遼止啼,聞張遼名乃止可不是說著玩的,當時的張遼在江東父老的心中,簡直就是真真正正的大魔王。哪怕是在張遼病中,孫權依然對張遼忌憚不已,直言:「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如此威勢,在對抗東吳之時的buff加成自然不容小覷,簡直就是事半功倍。所以曹操和曹丕只要不傻,都不可能在之後再將張遼給換走,在合肥之戰前倒是還有可能,可是那時候也沒有其他的戰場需要張遼的加盟。

3,江東的威脅並不小於蜀漢,甚至猶有過之

由於《三國演義》的渲染,可能很多人都認為吳國的實力並不如蜀國,對曹魏的威脅不大,所以自然也認為用不著讓張遼這位超一流的統帥坐鎮合肥。

但是如果你真的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在真正的三國時候,東吳無論是兵力還是人口,又或者是人才和國土,都是大於蜀國的。畢竟江東之地從古至今就是人傑地靈之地,無論是前面的項羽,還是後世的朱元璋,都是依靠江東的力量才得以席捲全國。

當時東吳對曹魏的威脅甚至比蜀漢還猶有過之,只是因為張遼合肥一戰大挫其威風,才導致東吳一直以來都未有建樹。但如果張遼不在,東吳必定舉大軍只壓曹魏邊境,對許昌的威脅將遠大於蜀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