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到底做錯了什麼 曹操為什麼要殺孔融滿門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孔融到底做錯了什麼 曹操為什麼要殺孔融滿門

對曹操殺孔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漢末的大儒孔融想必中國人很熟悉,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大多數時候是那個謙虛讓梨的孩子。

當年劉表稱霸荊襄九郡,不僅殺掉東吳的孫堅,更是拒曹操於北方,風頭可謂是一時無兩。奈何被妻族篡權,降了曹操。而孔融在這時也跟著過渡了過去,雖然名義上是輔佐漢獻帝劉協,但實際上被曹操控制。

在三國的政治舞台上,孔融雖然文采飛揚才華出眾。但當時的政治環境並不是那麼清明,最終因為得罪了曹操而被屠殺滿門。孔融可謂是錚錚鐵骨,但曹操也並不是不明事理濫殺無辜的殘忍之輩。為什麼對孔融就這麼忌憚呢?這還要從三個方面說起。

孔融讓梨

三國時期的整體政局

人們所說的三國時期其實並不是歷史意義上的三國。通常三國時期在人們的眼中是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開始的。事實上如果從三國建國開始算起,東漢末年紛爭時期依然算東漢。

當時曹操和一眾諸侯雖然分別割據一方互相殺伐,但是整體上都是尊漢為正統。雖然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為被很多諸侯不承認,但從名義上說,曹操其實是漢獻帝劉協朝的丞相。而且曹操一生都沒有正式篡權大漢,可謂是名為霸主實為漢臣。

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在當時中國北方的領導地位。漢獻帝劉協遷都許昌之後,曹操藉著漢獻帝劉協的名義繼續攻伐其他諸侯。

當時劉表坐鎮荊襄九郡,東吳孫策坐鎮江南,全國依然沒有統一之象。而東吳和劉表其實有深仇大恨。伐董卓之後東吳主公孫堅坐船帶隊返回的時候,在江上被劉表的軍隊伏擊中箭身亡。

而不管他們之間的征伐再殘酷,其實各方諸侯和下屬幕僚其實都是有朝廷的正式官職的。雖然他們內心當中並不把朝廷給的官職當作一回事,但畢竟擁有這種身份一方面可以在地方行政上便宜從事,另外一方面可以利用官職來招攬兵馬以圖割據一方。

三國割據

曹操此人與後世評判

雖然從後人的評說當中對於曹操的個人評判褒貶不一,但漢末時期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這樣的說法似乎大家還是承認的。

曹操本人在軍事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官渡之戰戰勝了數十倍於己的袁紹,而且他知人善用,軍事戰術靈活多變。可以說是當時乃至後世都為人稱道的奇才。

而他能夠最早的看懂漢天子對於當下政局的作用,並且以勤王救駕的名義將漢獻帝劉協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這也說明他非常具有政治戰略眼光。但他的性格生性多疑,曾經妄殺過非常多與之政見不一的政敵,並且手段殘忍也是人們詬病他的其中一方面。

曹操並不是個糊塗的人,當年他還是騎都尉的時候已經看清了當時的證據形勢。在他認為,漢末黃巾之亂並不是真正因為亂民而造成的暫時動盪。其實根本的原因在於漢代官制所造成的弊病。

漢代官制是察舉制,也就是說很多官員並不是因為真的擁有才學才出任政府官員的。而是在一方在朝官員用「舉孝廉」的方式推薦出來的。而這些所謂的「孝廉」其實都是當時一些名門望族的後代,他看不上這些指著老子上位作威作福的「官二代」。

孔融

曾經曹操征伐袁紹之前,陳琳寫了一篇文采飛揚的討賊檄文被人送到曹操面前。那時曹操的頭風病正犯,看到檄文當中對自己的侮辱和指責不但沒有大怒。反而哈哈大笑,並稱讚陳琳的文采。可見曹操並不是聽不進去他人的壞話和誹謗。

但後來的楊修之死,孔融的禍滅滿門很多人也不理解是為什麼。其實曹操並不難理解,他的所作所為只是在當時那個時代不符合主流的行為邏輯。

對他的評價不能單一的站在一個價值觀中去評判,因為那樣就會對曹操的行為評判產生偏差。

首先曹操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做什麼都要先看清當下的形勢,從而採取一種可以根本解決問題的策略,並且執行起來非常果斷徹底。

他絕對不會管這種策略是否能讓人理解或者是褒貶。再者曹操是一個既定策略者,他做事需要一個非常明確的判斷。

如果這個判斷錯了很有可能給他造成非常大的損失。所以曹操的生性多疑也是源於此。很多時候曹操的猜忌是因為無法判斷一個人一件事。比如赤壁之戰兵敗其實就是曹操對於形勢判斷的失誤造成的。

曹操

孔融並不是得罪了曹操

所以通過上面對於曹操此人的分析和判斷,我們可以得出一條重要結論:曹操並不會因為嫉賢妒能而殺人,孔融滿門被殺事實上是孔融的很多言論和做法真正的觸及了曹操的底線。

孔融兵敗之後投奔漢獻帝劉協到許昌做官時,曹操並沒有直接拒絕。那時的朝廷可是曹操能一手遮天的,漢獻帝劉協也不能拿他怎麼樣。可見曹操並沒有把孔融當作政敵。

孔融的很多言論雖然看上去是只針對曹操個人,但是事實上他針對的是當下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做法。而曹操之所以這麼做,其實是希望能夠通過控制漢獻帝劉協完成整個漢朝四分五裂的割據局面,讓漢室江山的統一。

到了漢末爭霸的後期,曹操已經統一了整個中國北方,漢獻帝劉協的權利已經形同虛設。他完全有實力篡位漢室,而且之前袁術也早已有了自立為王的先例。但他並沒有這麼做,依然還是力排眾議的堅持只做丞相。

挾天子以令諸侯

孔融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漢代時期被奉為圭臬很多年的儒家文化鼻祖孔子的後人。他的一些言論方向很可能影響到當時整個朝廷的政治思想動向。

也就是說孔融所批判的,也許會成為所有朝廷大員的批判。這讓曹操感到非常緊張!因為如果孔融等舊儒的言論破壞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統一局面,那麼整個漢室江山又會回到以前四分五裂的形勢。對國家對百姓其實都是不好的。

而且曹孔二人的成長經歷和教育背景不一樣導致了他們政治立場背道而馳,但孔融不是據理力爭,而是經常用文人的方式揶揄譏諷。

這種不陰不陽的態度讓曹操極為惱火,一個征伐多年的軍事家怎麼可能容得這種窮酸儒給自己上眼藥呢?

於是利嘴鬥不過快刀,終於孔融不但搭上自己的性命,更搭上了全家的性命。

直率的孔融

嘴給性命惹禍的表率

其實孔融才氣縱橫、剛直不阿的特點曹操並不是看不見,相反一次又一次曹操大肚能容都忍了。

袁術在淮南稱帝的時候,曹操短期之內拿袁術沒辦法,但是卻盯上了袁術的女婿楊彪,於是打算利用陷害楊彪的機會徹底將袁術在朝中的勢力剷除。

可孔融知道後,不穿朝服就去見曹操,並說:「楊家四世三公,怎麼能把袁術反叛的事情牽連到楊公身上呢?」還以辭官作為威脅來要挾曹操。其實曹操雖然非常不滿孔融的言辭和做法,但是也忍住心中不悅,看著孔融聖人世孫的名望放了楊彪。

在這之後,孔融又在朝堂上一通旁徵博引言之鑿鑿的向漢獻帝劉協上奏:應遵照古時體制,千里之內不得封建諸侯。其實話裡話外就是針對曹操的意思。但曹操手握重權,並且知道天子也不可能違逆自己的意思,於是也忍了沒有當回事。

建安九年,官渡之戰之後,曹丕當時趁機霸佔了袁熙的妻子甄夫人。孔融知道之後並沒有直言進諫,反而是舉了一個不恰當的例子給曹操寫信道: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

曹操一時蒙住了,並沒有明白孔融這封信的意思,於是便下問請教。孔融答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曹操突然明白了,原來孔融是諷刺自己的家庭,譏笑自己喜歡他人妻的緋聞,更是污蔑他有亂倫之舉。這樣的譏諷別說是曹操了,一般人聽了也接受不了啊!但曹操依然忍了!

建安十二年,曹操討伐烏桓,孔融依然言語揶揄,甚至以自己的言辭品評諷刺國家之事,這曹操依然沒有殺他。

曹操在軍中下禁酒令,孔融又跳將出來,一連幾篇文書來討論禁酒對於軍國大事的影響,並且還帶著很多當時的文臣武將一起爭論。一而再再而三的給曹操寫信諷刺曹操管理軍隊的命令。

軍事是曹操絕對不能觸碰的底線。平時你孔融強詞奪理,極盡諷刺都可以看作是小聰明,都是小事。品評國家也算得上你作為官員的一份責任,也可以說的過去。但評判曹操對於軍務的管理,那真的是觸碰到了曹操的底線。

尤其是他的言論已經帶動了當時的一些文臣武將,其影響很有可能會造成軍中乃至朝廷的猜忌和混亂。

這曹操再也不能忍了,終於設計殺掉了孔融,而且一向斬草除根的曹操連孔融家中九歲的兒子和七歲的女兒都沒有放過。

孔融被殺

總結

自古文人讀書,從來都是將儒家之道,孔孟之學奉為圭臬。尤其是漢代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盛行的時期。但很多人真的不明白,儒家學說只適用於治世。

文人做派可能治世的時候還管用,但是漢末三國那種亂世,槍桿子裡才能出政權。孔融正是沒有理解這樣一個基本的道理,反覆用文人的做派來得罪曹操,甚至觸及了曹操在軍中的威信。這才換來一個滿門抄斬的慘劇。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