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呂蒙正敢於逆“龍鱗”的故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北宋名相呂蒙正敢於逆“龍鱗”的故事

為人臣,最怕的莫過於逆「龍鱗」,因為讓皇帝老子不高興,危險的可不僅僅是烏紗帽的問題,恐怕戴烏紗帽的腦袋都會搬家,所以歷史上諍臣極為稀少,北宋的呂蒙正卻是這極少數人中的一個。

呂蒙正

有一年的正月十五,宋太宗為了顯示在他的治理下歌舞昇平,不僅邀大臣們賞燈,還大擺酒宴,與民同樂。酒興正濃的時候,心情不錯的宋太宗舉杯說:「正當五代之際,天下生靈塗炭,哀鴻遍野,天上彗星劃過,看者無不心驚肉跳,以為天下再無太平之日。朕自當政之後,日理萬機,從不敢懈怠,常想天下百姓,以至才有今日之昌盛景象。由此來看,無論是大亂還是大治,無不是人之所為,並非是什麼天意啊!」

皇帝說出這樣的話,底下的臣子們自然心領神會,於是讚美之聲不絕於耳,直把太宗哄得飄飄然如墜雲裡霧中。正在得意忘形之際,宰相呂蒙正站了起來,面帶憂色地說:「皇上在此設宴,放眼望去滿城燈火輝煌,確實是一片繁榮的景象。臣不久前曾到城外,離城僅數里就看到有許多人面露饑色,甚至還看到一些因飢餓而死的人。由此可見天下並不都像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樣啊。願陛下不但看到眼前的繁榮,而且也能看到遠處正挨餓受凍的百姓,這才是天下蒼生的幸事啊!」

此言一出,大廳內瞬時一片寂靜,群臣們嚇得大氣都不敢出,紛紛偷眼瞧著太宗的臉色,膽子小點兒的,汗都順著脖子流了下來。

宋太宗極為尷尬,半晌沒說出話來,過了好久,才自己找台階說:「我得蒙正如唐太宗之得魏徵啊!」接下來的酒,怎麼也喝不出滋味來了,一場歡樂的酒宴匆匆散了。

可以想像,不知逢迎的呂蒙正官也當得太順當不了,不止一次地被摘下宰相的官帽,可等他再次出任宰相時,居然一點教訓都不汲取,敢於違背皇帝旨意的勁頭越來越足。

有一次,太宗讓呂蒙正選一個人出使遼國,呂蒙正呈上一陳姓官員,太宗素來看不上他,沒有同意。第二天,呂蒙正又遞上奏折,太宗展開一看,還是那個人,不禁一皺眉頭,讓他再選。第三天,當太宗又過問此事時,呂蒙正呈上的仍然是那個人。這次太宗可受不了了,氣得直接把奏折扔到了地上,憤憤地說:「你為什麼如此固執呢!」皇帝生了氣,呂蒙正依然淡定如初,彎腰撿起奏折,平靜地說:「哪裡是臣固執呢?明明是陛下對這個人有偏見嗎。出使遼國,只有這個人最稱職,其餘的人都不如他,臣不敢為了討好陛下而誤了國家大事。」太宗氣沖沖走下朝堂,走了幾步,又回過頭來說:「罷罷罷,呂蒙正的氣量,我不如也,就依你的吧!」後來陳姓大臣出使遼國,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呂蒙正有敢於頂撞皇上的膽量,皇帝雖然生氣,但還是捨不得棄之不用,這是因為呂蒙正不僅學問好,修養高,氣量更是非一般人能比。

公元988年,有人向宋太宗打小報告,告發剛剛出任宰相不久的呂蒙正挾私報復。原來蔡州(今河南汝南縣)知州張紳被舉報貪贓枉法,呂蒙正派人查證後,將他免了職。告發者說:「張紳家境富裕,不會貪污。這肯定是呂蒙正挾私報復張紳,因為呂蒙正貧寒之時曾向張紳借錢,張紳沒借給他,他便懷恨在心,現在借宰相的權力,有意加害張紳,以洩當年之恨。」宋太宗聽著覺得有些道理,張紳家不缺錢啊,幹嗎要冒險再去貪錢呢?於是就恢復了張紳的官職。

雖然沒有責備,但這事卻比扇一記耳光還讓人下不來台啊,可呂蒙正沒有一句辯解之言,坦然得若無其事。

呂蒙正

公元991年,考課院在歷行考核官員功過時,意外地發現了張紳貪污的證據,宋太宗看到報告後,大怒,當即將張紳貶為絳州(今山西新絳縣)團練副使。隨後想起當初錯怪了呂蒙正,又不好意思當面認錯,向他承認自己的失誤,就找了個機會,順便提及此事,說:「那張紳果然犯了貪污罪。」他本思量著呂蒙正會借此表白一番,沒想到呂蒙正只是淡淡地回答說:「噢,知道了。」不辯解,也不致謝,就像不曾發生過什麼事一樣。太宗望著他,感歎地說:「古人說寵辱不驚,說的就是你這樣的人嗎?」

呂蒙正有個同窗好友叫溫仲舒,倆人年輕時交情深厚,又是同一年考中了進士。溫仲舒當官時出了案子,被貶多年,一直得不到起用。呂蒙正擔任中書令後,覺得這個同學還是很有才華的,就多次向太宗舉薦,溫仲舒得以重新入朝為官。然而溫仲舒為人卻不夠厚道,為了顯示自己,多次在公開場合貶低呂蒙正,甚至在呂蒙正觸逆了「龍鱗」,皇上正生氣時,他還趁機落井下石,當時人們都非常看不起他。有一次,呂蒙正在誇讚溫仲舒的才能時,知道實情的太宗看他還蒙在鼓裡,忍不住提醒他說:「你總是誇獎他,可他卻常常把你說得一錢不值呢!」呂蒙正笑了笑說:「陛下把我安置在這個職位上,就是深知我知道怎樣欣賞別人的才能,並能讓他才當其任。至於別人怎麼說我,這哪裡是我職權之內所管的事呢?」

太宗聽後大笑不止,不禁伸出了大拇指,更加敬重他的為人,對他也愈發器重。

事實證明,呂蒙正的眼光是不錯的,溫仲舒雖說有點嫉妒的小毛病,做事還是很有能力的,無論是出鎮邊疆,還是輔政朝廷,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以致與名臣寇准齊名,時人並稱他們為「溫寇」。

呂蒙正敢於挑戰皇帝的權威,其膽量恐怕源於不計個人榮辱的氣量,這種氣量是一種「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底氣,心中無愧,所以「雖稱譽之,承奉之,亦不為之加喜;雖譭謗之,侮慢之,亦不為之加沮」,榮辱毀譽都不怕,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