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可謂是忠心智慧的代表,說起三國,諸葛亮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當然那個時期聰明的人也不止他一個,曹操手下的謀士參謀郭嘉有鬼才之稱,故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論能力,二人不相上下,而諸葛亮也是在郭嘉死的那一年出山輔佐劉備,二人也沒有機會一決高下。
諸葛亮的一生幾乎沒有遇到過對手,一向自傲的周瑜也被一句「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給活活氣死。隨著曹操的死去,曹丕重用了的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這個司馬懿硬是熬死了曹操,一生蟄伏待機,更是自稱「塚虎」。他的出山也打破了諸葛亮傲視群雄的局面,司馬懿也成了他一生最強勁的對手。經過多次交手之後,儘管司馬懿相對處於下風,但是諸葛亮對司馬懿也絲毫沒有辦法,而且司馬懿將諸葛亮的弱點摸得很清楚。
司馬懿對諸葛亮曾經有兩個評價,一是讚他為天下奇才,這是對諸葛亮的肯定,也是對對手的尊敬,第二個評價雖然只有十七個字,卻相當的精闢,針針見血,一語道出諸葛亮的弱點,即「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意思就是諸葛亮雖然志向遠大,卻優柔寡斷,謀略無敵卻不果斷,手握重兵卻不懂得權變。
司馬懿這麼說並不是刻意貶低諸葛亮,而是一種非常客觀的評價。諸葛亮一生進行了五次北伐,均以失敗而告終,除了在第二次北伐時攻下了兩個偏郡外,幾乎再沒有佔領曹魏的一寸土地,反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其中雖然有很多的因素,但作為主帥的諸葛亮是難辭其咎的,所以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時,用兵謹慎的諸葛亮斷然拒絕,錯失了一個大好時機。
陳壽在《三國誌》中這樣評價諸葛亮:「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這與司馬懿的評價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