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袁紹袁術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袁紹和袁術兄弟倆,能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混戰中,迅速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勢力,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值得深究。袁紹從公元189年逃離京城,到公元199年成為天下勢力最強大的諸侯,只用了十年時間,而袁術也不差,在公元197年,就以絕對的實力敢冒天下之大韙而稱帝。
都知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說的就是袁紹袁術的家族之中四代人出了五個三公級別的高官,袁家的門生和經袁家推薦征僻的官吏遍佈天下,袁家的名聲在當時的東漢末年是非常響亮的,相當於除了皇族之外的第一家族了。
那麼名聲是如何轉變為袁紹袁術兄弟倆所擁有的實力呢?
袁紹
先說大的政治環境,眾所周知,秦朝之前的夏、商、周都是貴族政治,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中國歷史上的政治才轉變為官僚政治,貴族政治是看出身,官僚政治最初是看出身+道德+才能,隨著時間的演變,官僚政治就成了只看出身,因為做官是通往上層社會的唯一途徑。
成了東漢末年,由於朝廷政治腐敗,皇權旁落,地方上起義不斷,整個社會其實被撕裂為一個二元社會,東漢中央朝廷在漢靈帝去世之後成為一個小朝廷,地方上對中央的命令已經是陰奉陽違了,尤其是劉焉向當漢靈帝建議開啟了州牧制之後,更是如此。
而在地方上,雖然有政府委任的官員來管理,但實際地方的實權已經落入了地主豪強、門閥世家的手中,所謂的地主豪強和門閥世家其實是一類人,就是控制大量土地和人口的大家族,這些大家族都是存在數百年以上的家族。
袁紹與袁術
比如袁紹和袁術所在的汝南袁家,據說袁家是虞舜的後裔,如果屬實的話,那可是存在千年以上的大家族,袁家較為有名的先人是東漢和帝時期的袁安,傳到袁紹和袁術這一代時,袁家已經興旺很多年了。
還有穎川荀氏,據說先祖是戰國時期的荀子,也是存在數百年以上的大家族,有名的人物有荀彧和荀攸,還有荀彧的父輩兄弟八人被合稱為「八龍」。
還有統一三國的河內司馬氏,其先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司馬穰苴,入武廟十哲的那位齊國沒落貴族,比較有名的有司馬懿,還有司馬懿兄弟八人合稱為「司馬八達」,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還是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的推薦人。
更不用說那些在先祖跟隨劉邦打天下成為貴族之後一直流傳到東漢的大家族們,有夏侯嬰後代的譙沛夏侯氏、有曹參後代的譙沛曹氏,此外還有弘農楊氏、清河崔氏、穎川陳氏等等。
袁紹與曹操
這些地方上的大家族不斷地發展,成為門閥世族,在政治上,這些大家族通過彼此推薦、征僻進入朝廷做官,在文化生活上通過壟斷掌握輿論,因為只有世家大族才有研究高深經學的傳承,在地方上通過家族影響力與莊園經濟、佃農制度,逐漸控制地方上的經濟和政治。
三管齊下之下,門閥世家成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然後不同的家族又彼此聯姻,形成利益共同體,一呼百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成為皇權的威脅和政治不穩定的因素之一,門閥世家所需要維持的利益並不是國家利益,而是家族利益,與皇權產生衝突就是必定的。
回到袁紹和袁術,袁紹和袁術就是汝南袁家的傑出代表人,因為袁紹之前的四代人都在朝廷擔任三公級別的高官,袁紹的高祖父袁安在漢章帝時擔任司徒,袁紹的曾祖父袁敞在漢安帝時擔任司空,袁紹的祖父袁湯在漢桓帝時擔任太尉、袁紹的父親袁逢在漢獻帝劉協時擔任司空、袁紹的叔父袁隗在漢獻帝劉協時擔任司徒。
既然袁紹的先輩四代五人在朝廷都擔任過三公,所以就會存在征僻官吏的現象,東漢時期三公級別的高官開始開府治事,可以自行征僻官吏為自己辦公,這些征僻來的官吏效忠的就是征僻之人,這些征僻而來的官吏也被稱為故吏、家臣。
袁術
東漢末年是奉行二元君主論的,對於故吏來說,他效忠的首先是舉主,也就是征僻他來的高官,然後才是皇帝,正是因為這種人才的舉薦制度,到最後變成門閥世家的自我舉薦的玩物,所以就有了門生故吏遍天下的說法,而這些門生故吏對於自己的舉主是相當效忠的。
正因為袁家四代五人在前面的積累,所以才有了「四世三公」和「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名聲,就會形成一種規模效應,一種一呼百應的效果,這種效果在和平時期就是聚眾成黨,也就是皇帝和宦官所說的黨人,而在亂世就成為一個政治集團和軍閥勢力。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袁紹能力沒有曹操、劉備強,發展卻如此之快,因為袁紹的先輩積累了大量的名聲和資源,在亂世之中,袁紹、袁術兄弟倆只要振臂一呼,那種規模效應就如同當年的陳勝吳廣一樣,立即聚攏了一大批的跟隨者。
袁紹與袁術兄弟都因為家族的威望在朝廷中擔任高官,比如袁紹是西園八校尉中僅次於蹇碩的中軍校尉,在西園八校尉中名列第二,比曹操的典軍校尉高了二級,袁紹還是司隸校尉,相當於首都地區的行政長官,而袁術也不差,官至後將軍與虎賁中郎將。
官渡之戰袁紹戰敗
袁紹與袁術兄弟能夠在朝廷中做官,靠的首先是出身,然後才是道德,最後才是才能,出身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曹操提出的」唯才是舉「其實在當時是非常特立獨行的,是被門閥世家抵制的。
這也解釋了,董卓之亂時,為什麼關東聯軍會推薦袁紹擔任盟主,袁紹這個沒有實際作戰經驗的人,僅僅因為出身就成為天下士族的領袖,就是因為袁家的「門生故吏遍天下」,而所謂的關東聯軍的各路諸侯們大多數其實就是袁家的門生故吏,或者與袁家有利益關係的家族聯盟,所以才會推舉袁紹為盟主,一次為故吏,終身奉為主公,這就是當時的二元君主論。
袁紹在逃離董卓控制的京城洛陽後,董卓因為袁家的名聲,仍然想拉攏袁紹,因此袁紹被董卓封渤海太守,要知道董卓也是袁家故吏,只不過董卓為了自己的野心而不按常理出牌,按當時的道德標準,董卓就是一個大逆不道的人,所以就成為當時的天下共敵,一旦成為天下所有人的敵人,離敗亡也就不遠了。
而身為渤海太守的袁紹,當時的上級是冀州牧韓馥,而韓馥同樣是袁家門生故吏,所以你看袁紹取代冀州牧韓馥的地位根本不費吹灰之力,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河北四州中最富庶的大州,袁紹只派出幾批人輪流不停地勸說韓馥,韓馥就在壓力之下獻也了冀州,這在整個三國時期,絕無僅有,只此一家,只有袁紹兵不血刃地拿下一個大州,靠的就是自己家族崇高的威望。
公元197年諸侯割據圖
袁紹得了冀州之後,仍然依靠強大的名聲和威望,同時袁紹代表著當時士族的利益,袁紹的手下聚集了一批在當時鼎鼎有名的士族人才,所以得到了河北四州士族的大力支持,所以僅僅擊敗一個公孫瓚,就全取河北四州。
看看曹操,完全靠的就是武力打出來的江山,曹操沒有袁紹的好出身,所以就沒有袁紹這樣的好名聲和好運氣,曹操只有不斷地通過謀略和對外征戰,打垮周邊的敵對勢力,才能站穩腳跟,再比如劉備,更是什麼也沒有,只有靠軟實力拉攏人才,通過不斷地打拼,不斷地征伐,才能有立足之地。
相比之下,袁紹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能力不如曹操、劉備,甚至官二代的孫權都比袁紹強得多,但袁紹與袁術兄弟就是靠出身好,混得就比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梟雄好,如果不是官渡之戰袁紹因為指揮失誤,那麼整個天下姓袁實屬正常,如果袁術腦子壞了,搶著稱帝,曹操還真不容易擊敗袁術。
袁紹
當然了,袁紹和袁術其實還是有一些才能的,作為袁家新一代的領頭人,袁紹要是一點才能沒有的話,也輪不到袁紹成為袁家的話事人,要知道袁紹還有一個嫡出的哥哥叫袁基,是袁紹和袁術的哥哥,也是袁紹父親袁逢的嫡長子,應該就是這個袁基才能不如袁紹,所以才在家族之中默默無聞,所袁基有才能,天下哪有袁紹的份呢?
而最為遺憾的就是袁紹和袁術兄弟倆人如果聯手的話,絕對的天下第一,袁紹在鼎盛時期全據河北四州,袁術在鼎盛時期擁有兩州半,都敢稱帝,袁術地盤不會小,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整個天下都會被收入袁家,只可惜袁紹與袁術兄弟倆人處於內鬥狀態,才不小心將天下拱手讓給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