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諸葛亮出山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之所以會有這個疑問,無非就是因為諸葛亮的三分政策太出名了,以至於把後來的天下三分,國家數十年無法統一,連司馬家篡位最後導致五胡亂華,南北朝並立一百餘年,戰火連天三百年,生靈塗炭的鍋全部背在諸葛亮身上了。
可是這鍋可不能諸葛亮一個人背,當時的局勢即使不是三國鼎立,也會是南北對立,諸葛亮只是在做一位臣子應該做的事情,他也沒有什麼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神仙本事,說到底他就是一個封建時代的儒家學子而已,如何對主公盡忠職守才是他所要考慮,也是唯一能考慮的事,至於後世的事只能是後世人去做,非諸葛亮一人能為之。
事實上,在諸葛亮隆中對之前,江東的魯肅就已經對孫權進行過同樣內容的對話,內容同樣是三分再統一,只是對象是曹操、孫權和劉表,戰略上諸葛亮是先西南在西北,最後東南,而魯肅是先東南在西南,最後整個北方,這都是他們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為主公定下來的大略方針,如果說諸葛亮要背的話,那所有有過割據一方想法的人都得一起背,至少魯肅就要分擔一下。
更何況在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在孫劉聯盟中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最先進行兩方談話的是魯肅,他在劉表死後立刻去找劉備談關於「聯合抗曹」的合作方案,然後才有諸葛亮出使江東,和孫權簽訂合作合同之事,而且孫權之所以能夠在曹操大軍壓境之時,做出堅決抵抗的決定,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手握兵權且代表著江東士族的周瑜、魯肅的支持,才敢出兵和曹操對抗。
可即使這樣,劉備在赤壁之戰時也因為兵少地小,限制了其所能發揮的作用,赤壁之戰基本上就是江東一方的力量在運作,而赤壁之戰又是曹操能夠統一南北的最關鍵一戰,他輸給了孫劉聯盟導致了統一大業的失敗,而這其中的主要人物卻不在劉備、諸葛亮,而在於孫權、周瑜,所以說曹操沒有完成統一,三國局勢明朗的「罪人」,是孫權和周瑜,而不是劉備和諸葛亮。
至於說諸葛亮五次北伐,一直不讓曹魏統一蜀漢,那也不是諸葛亮的錯,因為照這樣說的話,那歷史上沒幾個所謂的「忠臣」了,要知道雖然自秦始皇起就定下了「統一」這樣的硬性標準,但也有軟性標準,那就是「有能志為之」,天下到底是姓劉、姓曹還是姓孫、姓司馬,就得看看誰的手瓜子硬,誰硬誰就完成統一。
在當時的局勢上,諸葛亮希望劉姓來完成統一,這並不是一個負隅頑抗的無知想法,而是一種忠君愛國的表現,只是他忠的是劉家、是蜀漢而已,所以即使到了今天,諸葛亮還是人們心中公認的忠臣典範,沒人會拿他抵抗曹魏而導致天下遲遲不能統一這樣的歪理來抨擊他,當然曹魏陣營的除外,這也充分地說明了一點:大家各為其主,誰也別說誰。
所以不管諸葛亮出不出山,以當時天下的局勢來看,大亂還是免不了的,劉備並沒有那麼容易就被曹操給吞了,而孫權就算沒了劉備的協助,他也會找新的代理人幫他看管荊州,最後還是先南後北,沒了劉備掣肘的孫權,更容易把南方經營成鐵板一塊。南北對抗局勢依舊存在,甚至更嚴重。
而曹操之後的曹丕、曹睿早死,曹芳被司馬家奪權,司馬炎統一又失誤將帝位傳給了不諳世事的司馬衷,包括五胡亂華等等一系列的事,這些都是司馬家應該負責的,不去他們身上找原因,反倒找一個死了五十年的諸葛亮來背鍋,實在是好笑,諸葛亮不應該背,也背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