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諸葛亮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公元223年2月,劉備病重,他將諸葛亮招到永安,與李嚴一同托付後事。當時劉備將蜀漢與他的兒子劉禪盡數托付給了諸葛亮,他甚至賦予了諸葛亮更換帝王的權力,諸葛亮深感於劉備對自己的信任,稱自己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諸葛亮後來的行動,也兌現了自己所說的這番話。即便在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時,他心中想著的還是蜀漢。當時他為蜀漢挑選了自己的繼承人,他稱自己去世後,蔣琬可以接替自己的位置,在蔣琬之後,費禕則可代替蔣琬,可見諸葛亮已經為蜀漢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事實上,在劉備拜訪諸葛亮時,曹操、孫權甚至劉表的實力都比劉備強得多,既然如此,諸葛亮為何還願意跟隨劉備,並為蜀漢奉獻終身?
當諸葛亮願意跟隨劉備出山後,兩人的關係十分親密,為此還引來了關羽和張飛的不滿,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稱自己有了諸葛亮,就好比魚兒得了水一般,這樣的話無論誰聽了,心中都是溫暖的。相信僅憑借這樣的話,就能讓此前還是一介白丁的書生諸葛亮對劉備有了更直觀的看法。
而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名義上是臣子,實際上則手握大權,統領朝綱,並被當時的帝王劉禪尊為相父。若是將這麼一位智慧過人,位高權重的人放在曹魏或者孫權的陣營之中,諸葛亮的下場只怕會十分淒慘,即便曹操對諸葛亮有愛才之心,曹丕和曹叡也不會讓諸葛亮好過,如此看來,諸葛亮在蜀漢陣營之中鞠躬盡瘁,盡心盡力,遠比在諸曹夏侯中爭權奪勢要好得多。
更何況評價諸葛亮,不應該以成敗論影響,畢竟諸葛亮是一個志向高遠的讀書人,在一個正統的讀書人心中,是有獨特的家國情懷,正因如此,諸葛亮即便很清楚的知曉誰的勢力更為強大,他還是會和劉備一起興復漢室。諸葛亮在三國這個紛亂的時代,他沒有選擇去做容易的事情,也沒有選擇去做大家認為他應該做的事情,而是跟隨本心,選擇了那個與自己同樣胸懷大志的人,選擇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筆者認為,正是因為在蜀漢,諸葛亮才能發揮出其最大的能力,也能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劉備值得諸葛亮去追隨,而蜀漢也值得諸葛亮奉獻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