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原是荊州南陽人,曾在劉表手下任職,官至秭歸縣令。劉表去世後,曹操南征,李嚴入蜀投奔劉璋。公元213年,他向劉備投誠,後被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公元218年,盜賊馬秦、高勝起兵,聚眾數萬人,李嚴以手中僅有的五千人馬,大破賊人,殺死馬秦、高勝,平定事變。此役他展現非凡的指揮才能,令劉備刮目相看,加封輔漢將軍。
當初,劉備白帝城托孤時,遺命李嚴留守永安,有以他的軍事才幹對付東面勁敵孫吳之深意。劉備死後,諸葛亮經過深思熟慮,對他最初制定的大戰略做了重大修改補充,決定放棄荊州,以結好東吳,共抗曹魏。隨著吳、蜀關係的逐漸改善,由李嚴駐守永安的意義與作用已沒有當初那麼重要,於是諸葛亮命李嚴移駐江州(今重慶),改派護軍使陳震鎮守永安。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重新修復了和東吳的關係,開始籌備北伐。李嚴的永安駐防,這時也不用佔用太多資源。於是,諸葛亮調李嚴並軍隊二萬人到漢中,而且讓李嚴以「中都護」統管丞相府事,這是諸葛亮對李嚴和東州集團表示信任和重用。中都護屬於朝廷官職,在戰時,需要高效運轉的情況下,統管丞相府事,這才是大實權,這也是蜀漢兩套官職體系的一個根本區別。
同為托孤重臣,李嚴之所以鬥不過諸葛亮,主要是因為李嚴偏居永安,難以有大的作為。他只是劉備防備諸葛亮叛變的一顆棋子。其次是諸葛亮借南徵取得兵權,威望一舉遠遠超越李嚴。而李嚴在對待魏國的態度上和諸葛亮不一樣,只希望在蜀國位極人臣。偏偏自己人品太差,受到司馬懿誘惑,公開在軍事行動上明著栽贓諸葛亮,最後被諸葛亮抓住把柄,徹底擊潰。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