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頂級謀士參謀,為何諸葛亮流芳百世,司馬懿卻臭名遠揚?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同為頂級謀士參謀,為何諸葛亮流芳百世,司馬懿卻臭名遠揚?

同為頂級謀士參謀,為何諸葛亮流芳百世,司馬懿卻臭名遠揚?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讀到三國故事,前期看各路諸侯馳騁中原,中期看魏蜀吳三國合縱連橫,而到了後期,其精彩部分便當屬於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之間的鬥智鬥勇了。從諸葛亮兵出祁山,拉開北伐序幕開始,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軍無功而返為結束,司馬懿也在此期間逐漸成長了起來。從當時角度看,諸葛亮成全了司馬懿,他令後者站在了魏國的權勢巔峰。不過從歷史角度看,司馬懿卻成全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名聲。

但到了後世,這兩位亦敵亦友的頂級謀士參謀,卻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說起司馬懿,不少人痛罵他是野心家,是一個特別忍耐的陰險小人,實在是臭名遠揚。但說起諸葛亮,卻是一路繁花相送,被無數人譽為是忠臣的楷模,可謂是流芳千古。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和諸葛亮為何會有截然不同的下場?

一、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效應

自古以來,英雄往往是悲劇的主角,而能成大事業的人,往往會有一些缺陷。正如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敗給了劉邦,而受到無數百姓喜愛的老好人竇建德,也成為了李世民的墊腳石。顯然,司馬懿是一個成功者,其孫晉武帝司馬炎一舉掃除三國,最終統一了天下。這是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人都沒能做到的事情,而司馬懿也因此被孫子追封為晉宣帝,成為了晉朝的老祖宗。

反觀諸葛亮,無論是北伐多年未果,還是蜀漢的消亡,都證明了他本質上的失敗。而作為一個失敗者,卻受到了後世稱頌,這實在有些不可思議。但從英雄角度考慮,這種情況又在情理之中。於蜀國而言,諸葛亮的確是一個英雄,他在蜀地的威望甚至高過後主劉禪,他在歷史中留下的忠臣形象,也讓不少忠義之士為之敬佩。

為了蜀國的未來,諸葛亮自上位後便殫精竭慮,事必躬親,力求做到盡善盡美。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帶著遺憾離去了。英雄身上的這種悲情,更加引起人們的感慨、惋惜乃至是同情。再加上諸葛亮的「忠義」形象,又很符合儒家宣揚的理念,所以在歷代統治者宣揚之下,諸葛亮逐漸被神化,其歷史地位難免被拔高了一大截。比如說,唐肅宗年間,諸葛亮與白起、韓信等人,一同被列入了武廟十哲。

二、司馬懿和諸葛亮的格局

當然,諸葛亮與司馬懿的格局也大不相同。不管諸葛亮的其他動作如何,他對於蜀國還真是一如既往的忠誠。諸葛亮的格局,正是放眼於整個蜀國,他不惜背負罵名發動北伐戰爭,也是為了蜀國的將來考慮。但反觀司馬懿,則是行事狠辣,處處以司馬氏的利益考慮。等到司馬昭上位後,他更是為了一己私慾而反噬舊主。

不過作為一方掌權者,諸葛亮和司馬懿其實都做過不少排除異己的事情,但兩人因為格局和眼光不同,其手段也是大相庭徑的。諸葛亮打壓過彭羕,排擠過李嚴,壓得益州本土的士族常年抬不起頭,最終令荊州系一家獨大。但諸葛亮使用的手段,卻是堂堂正正的,而且都是為了蜀國的發展而考慮。那麼司馬懿是怎麼做的呢?他借助諸葛亮北伐的時機,從而一步一步控制了魏國的大半軍事力量。在高平陵之變前夕,司馬懿又故意以曹爽專權為借口,取得曹魏老臣的支持,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野心。四朝老臣蔣濟得知司馬懿陰謀,竟然憂憤而死。可想而知,司馬懿的這種小人行徑,會引來多少人的反感和不齒了。

三、受到過後世子孫的影響

司馬懿以及他後代子孫的名聲,都非常的差勁,究其原因來看,恐怕還是晉朝統治者的昏庸無能了。眾所周知,司馬氏靠著不光彩的手段取得了皇帝的寶座。但司馬氏掌權後,其所作所為令無數百姓吃盡了苦頭。在三國時期,無論是心狠手辣的曹操,還是庸碌無為的劉禪,他們最起碼盡到了自己為人君的職責。魏蜀吳三國境內的百姓,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好歹也是安居樂業。但從晉朝開始,百姓便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晉武帝司馬炎在位後期,便逐漸變得奢靡成性,石崇和王愷比富,更是成為一時醜聞。後來席捲全國各地的八王之亂,更是讓各地的百姓都飽受磨難。司馬氏一族的內鬥,最終導致五胡亂華,給百姓帶來了史上最嚴重的災難。據不完全統計,司馬氏掌權之際,是百姓最煎熬的一段歷史時期。後來司馬氏後人重建了東晉王朝,卻也直接放棄了北方的無數百姓。正因如此,司馬氏以及晉朝成為了中華歷史上的一個傷痛和污點。可想而知,作為司馬氏的老祖宗,司馬懿該多麼遭人痛恨了。

而反觀諸葛亮的後人,卻又是另一番場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雖然能力不足,但他並沒有墮了諸葛氏的忠義之名。在綿陽之戰中,諸葛瞻父子怒斬來使,堅決與魏將鄧艾對戰,最終英勇殉國。可以看到,諸葛亮自己不忘舊主,兢兢業業的品質足以令人動容。其子孫不願為榮華投敵的壯烈之舉,更是讓諸葛氏一門的忠烈達到了一個頂峰。由此,諸葛亮美名得以流芳百世,而司馬氏一族的昏聵表現,也讓司馬懿這個野心家,逐漸走上了歷史的恥辱之柱。

參考書籍:《三國誌》、《晉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