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們都習慣稱呼東漢之後的時期為三國,即魏蜀吳三國。其實在三國之外還有一個第四國,即公孫度建立的遼東。從189年公孫度開始經營遼東,到238年公孫度的孫子公孫淵北滅,前後50年。
就算是和魏蜀吳三國的建國時間(魏國46年,蜀國43年,吳國52年)相比,也毫不遜色。當然,最大的區別是魏蜀吳三國都曾經稱帝,而遼東公孫家族卻對曹魏若即若離。不過,事實確實,從公孫度霸佔遼東開始,49年來,遼東有著獨立的政治、軍事、外交,完全符合一個獨立王國的各項考核指標。
那麼,公孫度為何能夠在稱霸遼東五十年呢?
公孫度本名叫做公孫豹,正是因為這個名字給了公孫度第一次好運。有時候不得不說,無巧不成書,而生活又遠比生活來得傳奇。
漢代為官講究出身門第,公孫豹的父親公孫延也算是官宦之後,可是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沒有能夠出仕。看到漢靈帝時期天下大亂,中原戰禍頻繁,公孫延帶著家人全部搬遷到了玄菟郡(大致在現在的中朝邊境處)。一晃多年過去,公孫豹長成,對於政事很是熱衷,就報名參加玄菟郡公務員的選拔。當時的玄菟郡太守也姓公孫,叫做公孫琙。公孫琙有一個兒子就叫做公孫豹,可惜十八歲的時候病死了。
當公孫琙第一眼公孫豹,就心中一顫。眼前這個小伙子太像自己的兒子公孫豹了。仔細一問,公孫琙竟然發現公孫豹連出生年月都和自己的兒子一般無二。莫非此人是自己的兒子轉世托身,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巧的事情呢?
從此之後公孫琙對公孫豹特別關照,捨不得讓公孫豹就此擔任沒有前途的小吏,自己拿出錢來,邀請名師教公孫豹讀書,為公孫豹娶老婆,完全就當成自己親兒子看待。
後來,朝廷允許各地長官推薦一些優秀人才參加朝廷的考核,公孫琙就推薦了公孫豹和另一位才子。公孫豹有著「乾爹」公孫琙的罩著,自然輕鬆通過考核,成為尚書郎,順利步入仕途。
在正式出仕時,公孫豹改換名字,從此之後叫做公孫度。
公孫度遇上的第二位貴人叫做徐榮。
徐榮也是玄菟郡人,兩人雖然年歲有差,但脾氣相投。多年之後徐榮追隨董卓南征北戰,官拜中郎將。公孫度在朝中混了幾年,拚命結交權貴,巴結宦官,終於得到一個冀州刺史的要職。冀州乃是河北第一大州,刺史更是權力極大。可惜,刺史的位置很是滾燙,不是一般人能做。公孫度有才不假,可畢竟是出身小吏,祖上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高官,自然讓那些冀州的士大夫看不起。大家隨便找了個借口就把沒有後台的公孫度給拱走了。
罷官之後,公孫度帶著許多金銀,再次到朝廷跑官。可惜,朝中無人,就算是交得起買官的錢,也沒人會收。
正在公孫度進退維谷的時候,漢獻帝劉協駕崩,宦官勢力和大將軍何進火拚,董卓撿了個便宜,控制了朝政。董卓自封國相,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董卓下令徵召全國知名人士擔任各地太守。於是,像漢室宗親劉虞、劉表等人紛紛得到重用。公孫度名氣不大,又非名門貴胄,本來沒有資格。可是,老鄉徐榮在董卓身邊很受重用——當年在滎陽之戰中把曹操打的屁滾尿流的董卓悍將就是徐榮——關鍵時刻,還是老鄉徐榮幫公孫度說了許多好話,幫公孫度謀了一個好差事,到遼東郡擔任太守。
如果說,得遇貴人,多少還有幾分僥倖。公孫琙幫助公孫度進入官場,徐榮幫助公孫度得到遼東太守這個美差。能夠長霸遼東,考的完全就是公孫度自己的真本事了。
公孫度沒有像中國歷代多數的「好官」一樣,興修學校,推行禮義,以道德教化感染百姓。之前冀州的教訓讓公孫度明白,只有鐵腕政策,才能讓那些一味講究門第身份的士大夫清醒。
果然,公孫度一上任,就有許多人聚集起來,評議公孫度乃是小吏出身,身份卑微,對公孫度頒布的許多法令陽奉陰違。
公孫度默默調查,首先抓住兩個人物開刀。一個是襄平(遼東郡郡治所在地)縣令公孫昭。此人雖然也姓公孫,可祖上幾代都曾經擔任太守乃至九卿官員,自然看不起公孫度。公孫昭為了羞辱公孫度,曾經徵召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從軍,並且擔任小小的伍長。公孫度本著有恩可以不報,有仇要千百倍奉還的原則,將公孫昭抓起來,在相拼縣集市上公開審判,然後當場用板子打死。一個是遼東豪門田韶。田韶在遼東雖然也橫行霸道,可是卻沒有什麼明顯的劣跡。公孫度看到幾次召集士大夫議事,田韶都不出席會議,也找了個理由把田韶殺死。在殺掉官場民間兩大巨頭之後,公孫度並沒有收手,幾個月下來,公孫度把遼東郡上百家豪門全部夷滅三族,殺掉幾千人。表面上,公孫度說這些人圖謀造反,對抗朝廷,可大家都明白,公孫太守是要以此立威,誰敢反抗公孫度,誰就是死路一條。
於是,全郡官民一聽到公孫度的名字就嚇得全身發抖,從此之後,遼東再也沒有人敢於對抗公孫度,公孫度得以自如的經營自己的小小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