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譙周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正面的人物,例如諸葛亮、劉備等人,但同時也有一些反面人物,例如譙周。很多人提起他的時候,都不免要諷刺一番。
比如溫庭筠對他的評論是:「像床寶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
還有一些文人對她的評價是認為譙周慫恿了劉禪「興櫬自縛,詣軍壘門」。
但事實上,這些對他的評價都是一種偏見。
譙周千里弔唁諸葛亮
諸葛亮在南陽隱居的時候被劉備三顧茅廬,然後請下山幫助他完成蜀漢的大業,幾十年來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懈怠。雖然說諸葛亮最後失敗了,但卻贏得了後人的讚賞,譙周也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從千里之外的成都,特意趕到五丈原請來弔唁諸葛亮,他也是唯一一個前來五丈原弔唁諸葛亮的蜀漢後方官員。
諸葛亮死在了前線之後,劉禪立刻命令將所有的大門關閉,禁止所有人出入。事實上他的這種做法是為了防止外敵的入侵,因為如果曹魏的司馬懿確信諸葛亮死去的話,一定會攻打蜀國,所以劉禪決定將城門關閉,不讓任何人知道諸葛亮去世的消息。
但譙週一聽到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就立馬出城前往五丈原給諸葛亮弔唁,由此可以看出譙周對待諸葛亮的態度。
譙周認為蜀漢弱小,對外進攻必亡
其實譙周是非常清楚蜀漢實力的,他認為,強大的曹操才是最後能夠統一天下的人,但他卻對諸葛亮格外稱讚。
但是在後來,譙周卻勸說諸葛亮所效忠的劉禪投降,因此導致了很多人對他產生偏見。
事實上,蜀國的滅亡一開始就是一個定局,這可以從《蜀道難》中發現:「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地是一個易於防守的地方。但易於防守,也不易於進攻。劉備一旦佔據了蜀國之後,出了漢中,面對的就是已經統一了中原的魏國,魏國和蜀國力量懸殊,是無法進行抗衡的。
在這種情況下,譙周寫下了《仇國倫》,想要勸諫,他認為蜀國是一個小國,所以應當積蓄自己的力量,等到魏國出現動亂的時候,再趁機出兵,統一中原,但是這個計謀卻並沒有人接受。
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認為譙周對蜀國是一種輕慢的態度,而事實證明,歷史也與譙周所預言的極其相似,魏國出現了動亂,被西晉所代替了。所以說,如果當時蜀國的大臣們能夠聽從譙周的建議,或許就能夠趁魏國動亂的時候,一統中原。
雖然說劉禪是在譙周的建議之下進行投降的,但歷史事實也證明,劉禪投降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他的投降,使得蜀國並沒有發生戰亂,從而老百姓免於受苦受難,而且劉禪最終也活到了六十四歲,這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說,已經是一個很長壽的歲數了。
這也正是譙周所想得到的結果,他想保護蜀國、保護劉禪、保護天下的百姓,但他這樣的做法,卻也弄臭了自己的名聲,使得後人都謾罵他。
但無論如何,譙周都順應了歷史的潮流,所以也算得上是一個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