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周為什麼要勸說劉禪不戰而降呢?他是如何考量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譙周為什麼要勸說劉禪不戰而降呢?他是如何考量的?

現代人研究三國歷史,最重要的文獻資料就是《三國誌》了,三國誌的作者是陳壽,而陳壽的老師,正是被後世罵作賣國賊的蜀國大臣譙周。

蜀國是三國時期政權維持時間最短的一方,也是最先滅亡的一方。史學家們認為蜀國滅亡的原因有四點:劉禪昏庸,黃皓弄權,陳祗亂政,譙周誤國。前三點都比較好理解,然而對於第四點「譙周誤國」,歷來就有很大爭議。

譙周是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大學者,還是《三國誌》作者陳壽的老師。他在蜀漢擔任光祿大夫,是有名無權的官職。本來他會被湮沒於歷史的洪流中,然而,他卻因為立勸劉禪投降魏國,從而名留史冊。

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大軍從天而降,直抵成都城下。蜀漢朝廷一片混亂,大臣們形成兩派意見,一是東投孫吳,二是南走南中。

此時,譙周卻力排眾議,指出這兩種辦法都不是上策,他為劉禪透徹地分析了當下形勢,最後促成了蜀漢降魏。後世的學者認為,當時的蜀國本來仍有一戰的實力,卻通過譙週三寸不爛之舌的勸說,不戰而降,是明顯的賣國行為。

但是,譙周既然能說動劉禪投降,說明蜀國確實應該滅亡了,蜀亡的根本原因是內憂外患。

蜀國內部最大的矛盾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蜀國政權是由劉備集團、劉璋集團和益州本土集團三股勢力構成。劉備集團是領導階級,其他兩個集團是被打壓階級,時日一長,矛盾就越來越不可調和。

外患就是蜀國是三足鼎立中最弱小的一方,卻又不能偏安一隅,一定要不停地北伐,以攻為守。長年的窮兵黷武,勞民傷財,使蜀國更加空虛,如此惡性循環之下,蜀國必定成為最先滅亡的一方。

譙周並非是賣國賊,反而是忠君愛國的大儒。

他勸諫劉禪投降,力保自己的主公不受到侮辱,果然後來劉禪被封為安樂公,壽終正寢。不戰而降,避免了雙方軍士的傷亡,保全了益州百姓,維護了成都城的完好。

陳壽在《三國誌》中這樣評價自己的老師:劉氏無虞,一邦蒙賴,周之謀也。也就是說,蜀漢滅亡是大勢所趨。在這樣的情況下,譙周運用自己的智慧,維護了君王的尊嚴,保全了一國的百姓,實在是一位大功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