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曹操可以說是一生殺人無數,除卻戰場上的士兵,更有非常多的大臣、名士,而這些人當中,有一個人可以說是非常重要,地位也與他人不同的,那就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孔融。而且,在殺死了孔融之後,曹操南下攻打吳國,幾十萬大軍打不過幾萬人,孫劉聯盟的確是有一部分作用,但是更大的原因其實是出在孔融之死上。那麼,今天就帶大家看看,為什麼說孔融的死影響了曹操後來的發展。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漢獻帝劉協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經劉備表薦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孔融其實只是一個文人,雖然在當時的影響很大,但他的生死對於天下大局應該沒有多少影響,因為他既不會謀略,也不會武功,而且他處處與曹操作對,如果丟掉其他方面不討論,曹操殺孔融其實是清除了一塊絆腳石,對於曹操征服天下應該有利,但為何曹操殺孔融會成為其征服天下的分水嶺呢?如果我們結合當時的天下環境,不難發現,曹操殺害孔融確實不對於其征服天下是有害而少利的。
之前,京兆人脂習,與孔融相好,曾勸誡孔融性格太過剛直。曹操既積滿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慮的誣陷,曹操於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於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
曹操殺害孔融的影響有多大?
首先,孔融是當時文人的一面旗幟,他的影響可以用民心向背來形容。雖然孔融只是文人,但他不僅是孔子的後代,而且他的成就是當時文人的代表,可以說是一面旗幟,更何況,他是當時儒家道德方面的風向標,他的影響雖然在軍事方面沒有直接作用,但能夠起到民心向背的作用。孔融在曹操陣營中一直是高官(雖然為漢之高官,但當時的漢朝廷實際上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所以,孔融能夠在曹操陣營中風生水起,那對於天下文人來說那是一塊巨大的磁石,而文人有一個特點,雖然打仗行的很少,但能夠影響民心的走向。
現在,孔融被曹操殺害,那天下文人就會對曹操的看法發生根本的改變,口誅筆伐,再加上老百姓都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道德觀佔據頭腦,這樣,天下老百姓對於曹操的看法就由好轉壞,民心向背就在這個關鍵節點發生根本的改變,天下有識之士不再投奔曹操。曹操南征前,許多有識之士投奔曹操,南征後,天下少有有識之士再來投奔曹操就是證明。
其次,殺害孔融,曹操再也聽不到不同的聲音了。孔融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一生似乎處處與曹操作對,從史書記載來看最著名的有三處,一處是諷刺曹操,如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不明白,後來問孔融這出於何經何典。孔融答說:「按現在的事情量一量,想當然而已。」第二處是反對曹操禁酒;第三處是對曹操發動與袁紹的官渡之戰持堅決的反對意見。
其實,縱觀孔融諷刺和與曹操作對來看,我們不難看出,孔融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反對曹操,而只是想表明一個文人的與眾不同,尤其是只是表現其有才而已,即使在官渡之戰前反對曹操,這其實也是正常,至少可以讓曹操清醒,對於強大的敵人必須要注意什麼,更何況,曹操與袁紹打起來之後,孔融並沒有繼續反對下去,而是和其他人一樣在為曹操如何取得勝利在努力,這其實就是一種最好的民主,在形成決議時大家都可以議,表明各個方面的利害關係,這樣,可以考慮充分、全面,但作出決定之後,大家一條心,這也是曹操在逐鹿中原時能夠由一支普通的勢力成長為平定北方的最大的勢力。
但是,現在,曹操殺害了孔融,那些喜歡唱反調、講事實、有不同意見的人從此閉嘴,而那些喜歡唯領導是從的人就得到了重視,曹操再也聽不到不同意見的聲音,表面上是上下同心,實際上只有曹操一個人的思想在轉動,大家對於曹操的觀點只高呼和喝彩,曹操也就在大家的喝彩聲中迷失了自己,再也看不到不利的方面,也不會考慮不利的情形。所以,曹操南征,雖然是率領最豪華的陣營,那這種豪華也是表面的,所有謀臣集體失聲,所有武將也不敢有自主能動性,這也是曹操在赤壁之戰,以幾十萬軍隊的陣營被周瑜率領的區區3萬人馬打得大敗的最根本原因。而且曹操被打敗之後只懷念郭嘉,認為其他謀士參謀尤其是荀彧沒有提出好的建議,但曹操沒有反醒自己,在對於不同聲音方面採取的政策實在令人寒心,郭嘉即使在,那郭嘉的那種性格他會再容忍嗎?為什麼程昱在南征前突然交出兵權呢?這應該都與曹操殺害孔融造成的影響有關。
其實,孔融在生前反對曹操南征劉表,最根本的理由就是劉表是漢室成員,是皇族後代。如果曹操反過來一想,完全可以利用這一契機,同意孔融不南征,這樣,劉表病死之後,劉備與孫權就會為爭奪荊州兩相爭鬥,曹操完全可以在他們兩敗俱傷時,以捍衛皇族為最大口號出兵,孔融等自然不再反對,這樣,曹操就能坐收漁翁之利,那征服天下豈能還有對手?如果曹操沒有想到,其他謀士參謀也會想到,曹操可以輕鬆的得到天下。但是,曹操殺害了孔融,再也聽不到反對的聲音了,曹操只想到南征劉表時能夠獲得多少利益,而沒有想到南征劉表會有哪些不利,至少劉備與孫權不但不會聯合起來,而且會為爭奪荊州而成為你死和活的敵人。
第三,殺害孔融,讓那些匡扶漢室的志士從此清醒。孔融自然是匡扶漢室的典型代表,而且當時有匡扶漢室的志士不少,這其中還包括曹操手下的第一謀士參謀荀彧,他為曹操舉薦了大把的人才,最著名的就有荀攸、郭嘉等,而且他們之所以這樣盡心輔助當時並不特別起眼的曹操,根本原因就是曹操打出的旗號就是匡扶漢室。
然而,隨著曹操實力的壯大,他取代漢室的動作日益明顯,現在,終於拿有志於匡扶漢室的孔融開刀,那豈能不讓其他有匡扶漢室之志的人寒心?所以,這些人終於清醒,不再為曹操死心賣命了,這也是曹操南征時,所有謀士參謀不再為曹操出力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程昱,乾脆交出兵權。而其他各路英雄,他們也是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現在,更有堅定的理由反對曹操了,也有堅定的理由聯合對抗曹操了。
公元208年,之所以成為三國鼎立的關鍵一年,曹操成敗的分水嶺在此出現,不是曹操的智慧突然出現了問題,而是從殺害孔融開始,民心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