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關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關羽一生以勇猛著稱,說到關羽最經典的戰役,很多人都會提到溫酒斬華雄。但是這場戰役事實上並不是關羽打的,而是孫堅打的,我們都被欺騙了,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老先生把孫堅換成了關羽,於是才有了這個經典的典故。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典故,演義的第五回,說的是:關東十八路諸侯起兵討董卓,各路兵將在洛陽外圍駐紮,劉備也帶領關羽,張飛和公孫瓚一同前往。各諸侯推選袁紹為盟主,長沙太守孫堅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而董卓則派華雄出戰迎戰孫堅,但華雄連斬孫堅和和部將祖茂,然後再次下關挑戰,連斬關東二將。
這時候,袁紹歎息說,「可惜我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關羽大呼,「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但袁紹認為關羽職位太低,不同意他出戰,關羽說:「如不勝,請斬某頭!」曹操支持他出戰,教斟上熱酒一杯,與關羽飲了上馬。關羽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不大的工夫,關羽便回來了,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但是這個事情呢,是沒有歷史依據的,因為當時公孫瓚還在幽州,並沒有前來會合。並且這時候劉備這時還沒有依附公孫瓚,怎麼會隨公孫瓚前來呢?所以在初平元年(公元190)的年初,在各州郡起兵討伐董卓的時候,劉備大約還在下密為縣丞,或在高唐為縣尉、縣令,並沒有在洛陽外圍的前線上,關羽是不可能出現在那裡斬華雄的。
斬華雄這個事情,史書也有明確記載,不過呢記載的是孫堅,並不是關羽。當時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孫堅也起了兵,從湖南北上,到魯陽與袁術會師。按照史書的記載,華雄的出場是在陽人戰役,而且就在這個戰役中被斬殺掉。當時孫堅進攻梁縣之西的陽人。
董卓派呂布,華雄來攻打孫堅,但董卓部隊出現了內亂,軍中自相驚恐,士卒散亂,孫堅率軍追擊,胡軫和呂布、華雄等敗走,孫堅麾兵斬了華雄。
而三國演義把華雄描寫的如此厲害,是一種襯托的手法,不過是為了說明關羽更加厲害而已。但這個事情並不是關羽干的,原本是孫堅斬了華雄。《演義》把戰功強加給了關羽頭上,而孫堅則被描寫成了手下敗將,這對孫堅來說實在是不公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