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三國網小編為您講述曹彰的故事。
即使曹彰有能力爭奪王位,他也要等到曹操死了,如果曹操死後,曹彰率領軍隊爭奪王位,有可能獲勝嗎?曹操死於洛陽,那時,曹彰在長安。
曹丕,河北臨漳縣葉城人,洛陽距長安370公里,洛陽距葉城340公里,也就是說,葉城離洛陽比較近,即曹丕離洛陽比較近,曹操病得很重,卻把離的遠的曹彰叫到洛陽,至於為什麼曹操叫曹彰到洛陽沒有記載在史書中,我們只能在這裡推斷。
曹彰當時的官職是越騎,只是一個雜項將軍,住在長安,長安只能算作第二線,不是前線,前線仍在陳滄區域,所以曹彰出現在長安最多是一個象徵意義。
曹彰小時候的願望是:當將軍,曹操曾經問曹彰當將軍時該怎麼辦?曹彰回答說:身披鎧甲,手持利器,面對危險不顧自己,作為一名軍人,功德必須得到嘉獎,罪惡必須受到懲罰。
他與曹丕、曹植在文學上的成就是不同的,這也是他與曹操之子之間唯一的不同之處。歷史上唯一記載了曹彰的戰役是北征烏桓。曹彰帶著一千多名步兵,採納了田豫的建議,擊破了烏桓的五千騎兵,之後還代地追擊,結局不但勝利了,還讓鮮卑的首領不戰而降。
從曹彰的處境看,曹操眼中的曹彰就像張遼將軍和徐皇一樣。曹彰唯一的戰鬥就反對了軍令,還好他贏了,如果他輸了怎麼辦?看著曹彰在面對危險時無視自己的安危,曹操給了他應得的軍功,同時也給了他違反軍令的懲罰。曹彰是個很好的將軍,但只是個很好的將軍。恐怕他不能勝任別的工作。因為如果他是指揮官,他會把整個軍隊置於危險之中,由此可見曹彰的局限性。顯然,曹操對此也是十分清楚的。
曹操病得很重,為什麼要把曹彰招到洛陽來?
當時長安由曹彰把守。219年,曹操剛剛退出漢中,襄陽剛剛解除了威脅。曹操認為他死後,吳國和蜀國將對魏國採取進一步的軍事行動。在西線關中襄陽一帶,曹操顯然想給曹彰一些軍事安排和告知他一些應注意的事件。畢竟,曹操的兒子曹彰是唯一一個獨自作戰的將軍。
早在公元217年,曹丕就被立為魏王世子。憑著曹操的性格,他立了太子,太子是不會隨便改變的。曹操知道太子是國家的立國之本。如果他想改變,一定會使魏國陷入混亂。曹操決不會做這樣的傻事。此外,還有生動的例子,如劉表和袁紹。
回到剛才的問題,如果曹彰率領軍隊去爭奪王位,有可能獲勝嗎?
答案是肯定是不可能的,曹操的繼任者曹丕為人正直,雖然相貌平平的,但是眾所周知,在魏朝,爭奪王位不能只通過軍事手段來實現。當時,在一個重名利的時代,不顧公義,帶領軍隊為王位而戰,是一場巨大的反叛。不要以為奪權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支軍隊就能做到。即使曹彰能調動軍隊,但是他的政治思想比曹丕差的太多,更不用說一個雜將軍能調動多少軍隊了,估計曹彰的軍隊還沒有到洛陽,他們就因為曹彰的這個行為屬於叛逆而反叛他了。
當時,曹丕被培養為繼位人,擁有大量的文武百將支持,如桓邊、興儀、武權、賈獲、司馬懿等。他有自己的勢力。反觀曹彰,即使一個將軍有軍事力量,也就是一支軍隊,沒有任何政治基礎,軍事和政治是兩碼事。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即使曹彰有十萬軍隊,他還是會失敗,沒有機會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