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諸葛亮和曹操,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分析曹操給諸葛亮寫信的事,應有延攬之意。可參看:曹操給諸葛亮寫了一封11個字的信,什麼目的?
不過史料中沒有記載諸葛亮有無回信,以諸葛亮的聰明應當把這封信拿給劉備看看,大家可以哈哈一笑而過。但是筆者就忽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諸葛亮投了曹操,三國形勢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是一篇大文章,留待高人去慢慢解析。今天只從局部來探討,諸葛亮投了曹操,還有司馬懿的舞台嗎?
01
雖然是一種假設,但並不是沒有分析的可能。
看人先看德。諸葛亮完全可以從「品德」方面碾壓了司馬懿,應該沒什麼懸念。試看一下,劉備在永安病重的時候,把國家托付給諸葛亮。據《三國誌·卷三十五·蜀志·諸葛亮傳》:「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如果我的那個兒子劉禪是塊材料,就請你輔助他;如果他實在不成器,這個國家你就作主吧。」諸葛亮為了這番知遇之恩,後來盡心竭力,生生把自己累死了。死後家無餘財,只留給後人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
再看司馬懿,他也是大魏朝的托孤重臣,後來機關算盡,裝病示弱,卻突然發動高平陵事變,大權獨攬,架空魏室。雖然他自己沒有登基,卻基本為他的子孫篡魏打好了基礎。如明代學者、抗清名臣黃道周所言:「後晉帝基,皆懿遺祜。」據《晉書》記載,曹操曾經給曹丕提過醒:「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意思這個人將來一定會幹出以下犯上的事。可惜曹操既然看穿了司馬懿鷹視狼顧的本性,何以不曾殺他?
面對皇帝的寶座,一個是光明磊落,給都不要;另一個是陽奉陰違,全力竊取。由此來看,這是諸葛可以碾壓司馬的第一個方面。
其次看才能。才能本是很難評判高下的,兩人又不同在一國,但是從二人崛起的軌跡中可以有所觀察,今特勉力分析如下:
諸葛亮是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被劉備懇請出山的,出山之後就被倚仗為軍師,軍中大小事悉以咨之。而諸葛亮初出茅廬就以自己卓越的才能名震江湖,此時的他剛剛26歲。
司馬懿比諸葛亮還大兩歲,雖然也自幼聰明,博學多識,但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29歲的他才被曹操任命當了一個文學掾。這個品級很低的小官主要職責是管理學校,教授弟子,也兼管郡內教化、禮儀之事,跟主簿、部督郵、五官掾之類的人在一起廝混。
02
諸葛亮很快就風生水起,208年先是面見孫權,促成聯合,並於赤壁大破曹操。隨後給劉備獻計平定荊南四郡,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這個職務是劉備專門為諸葛亮設置的,總掌軍政事務,權任甚重,可稱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隨後劉備的勢力迅速擴張,接受諸葛亮的建議,211年進入益州。214年,諸葛亮率軍攻克巴東,與劉備會師成都,劉璋被迫出城投降。諸葛亮隨之被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軍師將軍」也是劉備的原創,當然與曹魏正六品的雜號「軍師將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他還「署左將軍府事」,「左將軍」是漢獻帝劉協正式給劉備任命的頭銜,級別很高了,相當於「大軍區司令」,論軍銜比四征將軍要高,按照朝廷制度可以開府治事。而「左將軍府」的日常事務劉備也交給諸葛亮來處理,由此可見對他的高度信任。
這個時期,司馬懿一直處在蟄伏的狀態,直到215年,曹操征討張魯,36歲的司馬懿隨軍出征,應該是當了一個什麼參謀之類,總之能給曹操說上話了。張魯被討平之後,司馬懿曾經給曹操獻計,說趁劉備在益州立足未穩,打他一下子,但曹操不聽。
此後的217年到219年,曹操和劉備在漢中對峙,諸葛亮擔任總後勤,調度有方,劉備在漢中大勝,遂稱漢中王。
而就在219年,司馬懿也陞官了,當了個太子中庶子,奉命佐助魏太子曹丕,算是抱上一條粗腿。這個「太子中庶子」不過是個侍從官,「員五人,秩六百石」,同時擔任此職的有五人之多,與太子中舍人共掌東宮禁令,改正缺違,侍從規諫,奏事文書。雖然官階不高,但好在曹丕對他相當信任,連曹操要他提防司馬懿的忠告也當了耳旁風。
此後,司馬懿被提拔當了軍司馬,這個職務在漢代是大將軍的屬官,工資長了一大截,「秩比千石」。「千石」是一個分水嶺,年俸一千石以上的官員就算是混進「高幹」的行列了,跟丞相長史、大司馬長史、御史中丞等一樣,月俸谷八十斛。
03
雖然跨進了「高幹」行列,但與此時的諸葛亮相比,他還是個菜鳥。曹操給諸葛亮寫信應該是這段時間,如果諸葛亮投誠到了曹營,此時郭嘉荀彧荀攸已死,程昱賈詡均已老邁,蔣濟和司馬懿一樣,都還沒有起山。那諸葛亮被曹操倚為股肱是極有可能的。而且以諸葛亮的火眼金睛,能看出魏延腦後的反骨,就看不出你司馬懿的反骨?把他壓制在萌牙狀態也不是多難的事。
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協助丞相管理文書等。這算是平級調動,因為工資沒漲,秩級仍為千石。官沒加,卻進了爵,雖然是最低一等,也不容易。曹魏以亭侯以上九等為列侯,包括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亭侯。
就在這一年十一月,曹丕「禪」了漢帝,登基上位,搖身一變成了魏文帝。馬上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這次是又加官又進爵。(司馬懿應該有感言,從政看的不主要是才能,而是始終站隊正確。)
據《漢官儀》:「尚書,二千石事」。「督軍御史」,為監軍之官。曹操曾改「御史中丞」為「宮正」,負責糾彈百官朝儀。
公元221年,司馬懿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侍中在魏國是個加銜,職責與秦、漢侍中不同,雖仍在近側,而不任雜務,與散騎常侍同備顧問應對,拾遺補缺,是清要之官。東漢政務歸尚書,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首腦。尚書僕射為尚書令之副。左僕射又有糾彈百官之權,權力大於右僕射。尚書令闕,則左右僕射為省主。
就在這一年,劉備也趕緊稱了一個帝,國號為「漢」,諸葛亮隨之被封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
魏國人才濟濟,爬升的難度應比蜀國大,司馬懿至此也終於擠進了權力中樞。三年之後,他奉命鎮守許昌,改封向鄉侯,轉撫軍、假節,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撫軍」就是撫軍將軍,這是魏文帝專門為司馬懿設置的一個將軍名號。「給事中」,秦漢為列侯、將軍等的加官,侍從皇帝左右,備顧問應對,參議政事。「錄尚書事」,「錄」為總領尚書檯之意。權高位重。「假節」,「假」通「借」,「節」是符節,相當於「尚方寶劍」,皇帝將「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持節者可誅殺中級以下官吏,假節者可斬觸犯軍令者。當臣子任務完成後,節被收回。
04
雖然司馬懿也成為魏國重臣,但其地位與總理蜀國朝政的丞相諸葛亮仍然不能相比。直到226年,他率軍擊退吳軍,被任命為驃騎將軍才算把軍權正式把控在手中。
驃騎將軍,俸祿等同大將軍,金印紫綬,位同三公。由漢至三國,軍號氾濫,然始終以大驃車衛、四征四方為最高。
230年,魏明帝曹叡決定興師伐蜀,升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堂堂大將軍的他,才成為名正言順的最高軍事統帥。
「假黃鉞」,黃鉞,以黃金為飾,古代帝王所用,後世用為儀仗。以黃鉞借給大臣,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權。
威風是足夠了,但此次征伐勞而無功,被一場大雨就給澆回來了。
此後,諸葛亮開始與走到前台的司馬懿較量。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圍祁山。司馬懿西屯長安,督大將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抵禦蜀軍。
此次北伐,是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一次正面交鋒。據裴松之引《漢晉春秋》而注《三國誌》的記載,諸葛亮力挫司馬懿,司馬懿便掘營自守、閉門不戰,而被魏軍將領嘲笑為「畏蜀如虎」。
後來的戰況,大家都熟悉,不再贅述。要說司馬懿能夠碾壓諸葛亮的也有一項,就是他活到了孔聖人的壽數,73歲,而諸葛亮只活了54歲。
後趙開國皇帝石勒的評價是這樣的:「大丈夫行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參考書籍:《三國誌》《漢晉春秋》《資治通鑒》《漢官儀》《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