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皓本無資格繼統,然景帝孫休駕崩後,兒子尚幼,兼之蜀漢剛剛滅亡,交趾又有叛亂,群臣覺得,當找個比較老成的人來當皇帝。二十二歲的孫皓,好學又聰明,於是就選定他了。他當皇帝的頭幾年,著實讓那些擁立他的大臣們很有成就感,覺得沒選錯人啊。他勤於政務、體恤百姓,一時被稱令主——賢德的君主——可惜啊,未幾年,便露出他粗暴喜殺,沉湎酒色的本性。連當初把自己送上皇位的兩位大臣,只因露出懊悔擁立他的意思,便被毫不猶豫地幹掉了。
寫到這,不由得想起,魏蜀吳的開國之君,雖然各有高低,可怎麼說也都是雄才大略啊。然他們的子孫,不過兩三代之間,就已或庸或暴,一片亡國之像。天不滅曹乎?嘿嘿,天既滅曹、又滅劉、還滅孫。當然,無論君主怎麼錯聵,仗著那些老臣,好歹還能支持一陣。然老臣們相繼去世,東吳便已獨木難支了。本來它將步蜀漢之後塵,只因司馬篡魏,內部也有些不穩,打不打東吳,分成兩派,兼之少數民族又有侵擾,於是並吳的事就擱下了。只是,一旦時機再度成熟,便無放縱之理——唐劉禹錫詩雲——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大勢已去,孫皓學著劉禪的樣子,白車白馬,反綁雙手,帶著棺材——一副甘願受死的模樣,跑來投降了。他沒劉禪幸運。投降這事,也講究個先後順序。先投降的劉禪封了安樂公,而他,卻只被賜為歸命侯。公侯伯子男,侯比公低一級啊……不過,與劉禪樂不思蜀成為笑話比,孫皓頗出了點風頭。他去拜見晉武帝時,司馬炎說,我在朝堂上高這個座位等你已經很久啦……而他答道,我在南方,也設了個座位以等待陛下——亡國之君,勇氣確實是可嘉,然細細想來,不過是耍了個小聰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