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曹操。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諸葛亮是群雄之中神一般存在的人物。現代文學家魯迅就曾經用8個字來評價諸葛亮:「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是說諸葛亮聰明得跟妖孽一樣。
在真實歷史中,諸葛亮比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塑造的諸葛亮形象,更加強悍。特別是在劉備死後,諸葛亮面對著一個皇帝年幼無知、名臣武將逐漸凋零、曹魏孫吳虎視眈眈、南蠻各族蠢蠢欲動的爛攤子,堪稱舉步維艱。但他力挽狂瀾,憑借自己驚人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有條不紊地穩定了局勢,恢復了民生,拉攏了孫吳,並有足夠的力量在6年之內向曹魏發起了5次北伐,打得曹魏人心惶惶。
綜合而論,諸葛亮簡直就是以一己之力,強行為蜀漢政權續命了40年。
在這裡我們設想一下,如果請諸葛亮出山的是曹操而不是劉備,那麼諸葛亮和曹操強強聯手,再加上曹魏強大的實力,豈不是很快就能統一天下?曹操為什麼不在劉備之前就把諸葛亮請出山呢?
一、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時,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人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這是諸葛亮在《前出師表》裡對劉禪說的一段話,意思是:當年我是一個農民,在南陽種田,只是想在亂世之中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
諸葛亮這段話並非謙虛之詞。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他真的只是一個在鄉下農村種田的年輕人。
那一年,是207年。劉備已經47歲(虛歲),諸葛亮才27歲。當時,諸葛亮隱居在荊州隆中,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雖然諸葛亮以管仲、樂毅自居,可除了幾個好朋友外,周邊的人都對他不屑一顧(時人莫之許也)。這就是說,諸葛亮根本就沒啥名氣。就算有,也只是局限在荊州。所以,劉備到了荊州之後,才聽司馬徽推薦諸葛亮,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
這裡還有一個微妙的細節。
207年,劉備屯兵於新野時,司馬徽向他推薦了諸葛亮。可是,劉備無動於衷。直到6年後,徐庶再次推薦諸葛亮時,劉備這才有點心動,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希望徐庶將諸葛亮帶來見個面。這個細節充分地說明了,諸葛亮的名聲還沒有大到讓劉備「如雷貫耳」。
在1800多年前,交通和通訊條件都非常差,一直在北方一帶活動的曹操,極有可能不知道有諸葛亮這號人物的存在,他怎麼可能去請一個不存在的人物?
二、曹操手下有大把的謀士參謀,不遜色於諸葛亮
退一步而言,就算曹操知道荊州有一個很厲害的諸葛亮,也不會辛辛苦苦跑到荊州去請他。因為,他手下有大把的謀士參謀,個個都是精英,人人都是俊傑,不遜色於諸葛亮。
曹操手下有五大謀士參謀,分別是郭嘉、荀彧、賈詡、荀攸、程昱。被卞夫人讚為「有蓋世文才」、讓曹操自覺「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的楊修,都排不進這個五大謀士參謀的名單裡。
郭嘉是曹操陣營中最年輕的謀士參謀,也是公認的曹操第一謀士參謀,以著名的「十勝十敗」說,幫助曹操擬定了近期和遠期的作戰目標,從而確定了自己在曹操智囊團中的核心地位。
荀彧是五大謀士參謀中最早「棄暗投明」投奔曹操者,曹操高興壞了,說:「你就是我的張良啊(吾之子房也)。」 事實證明,荀彧當得起「吾之子房」這個評價。194年,正是在荀彧的建議下,曹操集中力量奪回了兗州,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賈詡為曹操立下的功勞有:勸說張繡投降曹操,說服曹操與袁紹在官渡進行決戰。特別是後者,曹操一戰將稱霸一時的袁紹打得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自己取而代之。這場戰役太經典,還被寫進了教科書。
荀攸神機妙算,為曹操貢獻了許多「金點子」,包括在「官渡之戰」中提出「聲東擊西」計策,斬殺掉袁紹大將顏良;戰後又提出「誘敵深入」計策,斬殺袁紹大將文丑。
程昱對局勢的判斷極為準確。194年,曹操混得很差,這時候袁紹拋來橄欖枝,請他到鄴城去主持工作。曹操頗為動心:跟著袁紹過日子也不錯嘛。幸好程昱及時制止了他,否則後來的三國就沒他什麼事兒了。
三、曹操不是劉備這種仁慈寬厚之人,拉不下面子去請諸葛亮
我們再退一步,就算曹操手下沒有什麼謀生,急需用人之際,他就會親自上門請諸葛亮出山嗎?
答案仍然是:不會。
曹操的性格與劉備不同。劉備仁慈寬厚,平易近人;曹操桀驁不馴,奸詐狡猾。劉備能夠三顧茅廬,曹操打死都做不到。換言之,曹操手下謀生如雲,都是謀生主動前來投靠他,哪一個是他降低身份前去請來的?曹操會為諸葛亮破例?
大概率出現的情況是:曹操得知荊州有一個很厲害的角色諸葛亮後,將信將疑地派人前去請他出山。顯而易見,諸葛亮不會答應。使者回去報告後,曹操火冒三丈,暴脾氣當場發作,立即派一隊士兵放火燒了諸葛亮的草房子。
我曹某寧負天下人,還怕多你一個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