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小說中,諸葛亮稱得上的最為完美之人。論聰明才智,「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他可謂是三國時期的第一謀士參謀;論為道德品質,身為臣子,他忠心耿耿,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出師表」,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即使是在劉備過世以後,他身為一國丞相,也是不顧自己年老,身兼數職,最後為蜀漢北伐,死在了五丈原。對於這樣一個千古名臣,我們幾乎無法從中挑出任何毛病。若是硬要雞蛋裡挑骨頭,我們也只能說注定滅亡的蜀漢江山,在他培養的兩位將領帶領之下,加快了滅亡速度。這兩位將領便是姜維和諸葛瞻。
姜維,是三國著名將領姜冏的兒子。在諸葛亮北伐時,被曹軍的先鋒曹遵猜忌,故意把他扔下,不讓他進城。最後姜維在無奈之下,投降諸葛亮。諸葛亮並不因為他是降將而戴上有色眼鏡,在馬謖在街亭之戰兵敗之後,姜維在諸葛亮心中的份量越來越重。他被封陽亭侯的時候,才二十七歲,當時的諸葛亮給蔣琬寫信還特意說道:「姜維是涼州上士,有膽略。」
在諸葛亮死後,深得他看重的姜維開始主持北伐工作。從延熙元年到景耀六年,姜維北伐魏國十多次,戰績看似不錯,卻沒有佔到多大便宜,反而是加快了蜀漢的內耗。當時的曹魏已經統一了北方,產糧最多,人口最多。而蜀漢,偏居西南之地,即便是身在「天府之國」的四川,也無法同曹魏打消耗戰。連年徵兵,使得蜀漢兵多將弱的局面出現,在趙雲等老將死去之後,軍中再無能打的將領出現。
後主劉禪投降之時,蜀漢的軍隊佔據總人口三分之一還多。而常年的徵兵,又使得國內百姓負擔重,糧食吃緊情況嚴重。正是不斷的北伐,讓蜀漢無法休養生息,加速滅亡。諸葛瞻,是諸葛亮四十六歲時得的兒子。諸葛亮臨終前的《誡子書》就是寫給這個諸葛瞻的。儘管這個兒子,諸葛亮也是用心教導的,但虎父也會有犬子。諸葛亮在蜀漢的名氣非常大,老百姓們愛屋及烏,把他兒子諸葛瞻也捧上了神壇。
景耀六年,諸葛瞻作為帶領眾將士防守綿竹。他剛愎自用,不聽黃崇趕緊去佔領險要關口的建議,坐在城內防守,錯失先機,最後被鄧艾所殺,綿竹作為都城最後的防線失守。而都城內的劉禪,也只能出城投降,蜀漢直接滅亡。可惜歷史不會重來,一切也許就像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時終究難違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