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對戰諸葛亮 司馬懿為什麼只拖不和諸葛亮開打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懿對戰諸葛亮 司馬懿為什麼只拖不和諸葛亮開打

還不知道:司馬懿和諸葛亮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司馬懿對北伐的諸葛亮,並沒有始終不主動出戰,而是有著極深的戰略意圖,兵怎麼用、仗怎麼打,司馬懿心中都有數。戰,有迅雷之勢,卻極易同歸於盡;守,是無上之策,使敵弱亡而我強盛。

司馬懿主動出戰讓諸葛亮大敗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給人們的印象是諸葛亮足智多謀,司馬懿是他手下常敗之將。然而演義中不管多麼褒揚諸葛亮,也掩蓋不住他的失利。諸葛亮北伐中原,屢有小勝未拓疆土;司馬懿率軍戍邊,常有戰敗未失寸土。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懷著一腔雄心壯志開始了北伐,由於魏國邊境禦敵準備不足,諸葛亮大軍攻城掠地,進展順利。諸葛亮進軍中小的勝利,引起了牆頭草一樣的孟達驚慌,在向諸葛亮表達投降之意後,諸葛亮很高興又很擔憂,卻抱著僥倖心理,對孟達的下步行動沒有具體支招,幾乎是聽之任之。

司馬懿被重新啟用後,第一件事就是先擒殺孟達。有一點讓人很納悶,免職在家的司馬懿都知道孟達造反,諸葛亮給孟達的信卻怎麼那麼慢呢?給司馬懿的信跑的格外快嗎?大意不光是孟達,諸葛亮也有。

司馬懿擒殺孟達後,又直奔街亭打敗馬謖,讓諸葛亮北伐的一切功敗垂成。諸葛亮數月的戰果,不如司馬懿一次直奔要害的迅雷出擊。但就是這一次迅雷出擊,讓諸葛亮唱了空城計,司馬懿也深刻明白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與其會同歸於盡,不如與諸葛亮「拖打結合」,不斷消耗諸葛亮。

不戰就是最好的出戰將諸葛亮耗亡

並非是司馬懿怕主動出戰,會被諸葛亮擊敗,而是他看透了諸葛亮北伐的致命弱點,不能及時長久的供應糧草。掌握了諸葛亮這個弱點,只需要一個「拖"字,不用作戰,就能將諸葛亮拖垮。坐在城裡喝著酒不出戰,就能把諸葛亮拖敗了,這樣的好事魏軍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司馬懿掛帥戍邊,不出兵作戰能行嗎?首先,不作戰會引起魏主的懷疑。敵軍入侵不迎戰,食君祿不為君分憂,會落下各種猜疑和指責,輕者罷官重則殺頭。

其次,司馬懿手下的將士也不同意。水來土掩、兵來將擋,天經地義,將士們也希望通過作戰爭取功名,用生命搏取封妻蔭子的功名。如果始終在前線而不出戰,就斷了將士們的近身之道,久了會產生內亂或兵變。

司馬懿作為一名戰略家,非常明白這兩種後果,因此,他在適當的時機,會與諸葛亮打上一仗堵一堵眾人的嘴,由於是應付式作戰,自然敗多勝少。

除了堵眾人嘴,司馬懿還會藉機清除異己。大將張郃,是曹操的親信,對司馬懿來說一直是個心病。除去張郃,既消除了對手,又會增長司馬懿的微信,對他完全掌控軍隊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因此,在諸葛亮逃走時,司馬懿讓張郃去追擊,借諸葛亮的手在木門道除掉了張郃,以此震懾眾將,達到一石二鳥的目的。

為了實現拖垮諸葛亮的目標,深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司馬懿,卻上演了千里請戰的好戲,成功的糊弄過了手下眾將,也氣得諸葛亮昏倒於地,不得不去禳星續命,到底還是沒能拖得過司馬懿。

結語

不戰就是最好的出戰!司馬懿看透了與諸葛亮作戰的結局。出戰,雖有勝負,只要諸葛亮不死,勝負都與大局無關緊要。不出戰,同樣能拖垮諸葛亮,省時省力,我好敵垮,何必去白白送命呢?但內部壓力大,不得不作秀出戰,讓大家切實看清:主動出戰的結局還不如不出戰的結局更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