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認為,蜀國兵力達到50萬,這種說法就太離譜了,難以令人信服。眾所周知,蜀在三國當中最為弱小,軍隊的數量遠比不上魏、吳兩國。魏國在曹操晚年時的總兵力,也就是所謂的「天下不耕者」不過20多萬人。直到滅蜀前的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他們的總兵力才達到50萬人。
而孫吳呢?他們在降晉時,全國兵力也僅有23萬。這就不禁使人產生疑問:地狹民寡、國力遠遜於魏吳的蜀怎麼會擁有遠比吳、魏還多的50萬兵力呢?仔細算算賬,蜀國的實際兵力其實遠遠達不到50萬,真實數字可能會讓一些印象流的論者難以置信。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很顯然,一個國家的兵力很難也絕不可能總是固定不變的。在蜀漢建立到滅亡這一歷史過程中,其軍事力量也是處在不斷變化當中的。
試想,在蜀建立初期,「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為抵禦魏軍而全民動員,這時蜀軍的數字與後來荊州駐軍全軍盡沒、主將關羽遭吳擒斬後的蜀軍數字怎會一致?而經過諸葛亮主政期中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招兵買馬,蜀軍比起開國之初壯大了許多,這又與經過長期北伐戰爭的消耗、蜀軍兵疲將憊、嚴重減員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說,如果要討論蜀漢到底有多少兵力,首先一定要看看蜀漢當時處在什麼樣的歷史時期?接下來,還要認真分析其所處歷史時期的具體情況。畢竟,各類書籍中所提到的零零星星的記錄,比如有時出現臨時徵募、緊急調集的軍隊數字,並不足以說明蜀軍長期的、整體的兵力情況。
在劉備剛入蜀時,擁有大約3萬兵力。赤壁之戰中,有兵2萬餘,包括關羽所帶領的水軍部隊一萬多人,劉琦在江夏所率領的一萬多人加上赤壁戰後奪取四郡收編的兵力,達到3萬左右。
劉備入蜀後,不斷收編當地軍隊:據守涪城的楊懷、高沛的白水軍上萬;圍攻葭萌的扶禁、向存部萬餘;李嚴、費觀的綿竹軍;劉瑰、張任和劉循的巴郡軍;佔領成都時城中尚有兵力3萬。
緊接著蜀與吳爭荊州,一次便出動8萬人。這其中包括劉備親自帶領前往公安的5萬兵力,以及關羽率領進取益陽的3萬人。再加上荊州、益州留守部隊,總兵力估計可達15萬左右。
北定漢中後,蜀漢在軍事上達到鼎盛。在遭受關羽荊州軍萬餘人全軍覆沒的沉重打擊後,仍有能力出動十餘萬大軍討吳。先頭部隊4萬多人由吳班、馮習二人統領,攻破東吳守將李異。其總兵力雖無明文記載,但以吳打敗蜀軍後取得的戰果顯示,吳軍共殺蜀兵8萬餘人,只有劉備帶著隨身將士免於一死。也就是,蜀漢征夷陵的總兵力當有10萬左右,故此時的蜀軍稍多一些,也僅有10餘萬。
中期的蜀國在諸葛亮的經營下恢復元氣,並收編了很多少數民族的部隊,把南中一帶的「勁卒青羌」1萬多家遷移到了蜀漢,達到了所謂的步兵、騎兵共20多萬。
但隨著諸葛亮的連年北伐,兵力消耗很大,「喪趙雲……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武騎一千餘人」。由於士家制下的士兵為世襲,因而損失了就很難迅速補充,連年的征戰終於使蜀軍又降到了10餘萬。史載其軍「十二更下,在者八萬」,就是說十分之二的人輪休,常保持萬人,由此可以推知當時的蜀軍有10萬左右。
至蜀後期,戰爭仍是不斷,姜維多次率軍討伐中原,在上邽更是被魏軍主帥鄧艾打得落花流水,從此蜀漢一蹶不振,再也沒能恢復過來。加上蜀漢內部政治日益腐敗,造成了「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士家兵的來源日益枯竭,到蜀亡時只剩下《士民簿》所載的「帶甲將士十萬二千」,戰鬥力大大不如從前,由此最終導致蜀漢的迅速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