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趙雲死的時候諸葛亮哭了,而張苞死的時候卻吐血倒地?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為什麼趙雲死的時候諸葛亮哭了,而張苞死的時候卻吐血倒地?

《三國演義》中,劉關張之間的兄弟情義讓人十分羨慕,雖為異姓兄弟,但是卻好像親生骨肉,共患難,同進退,張飛為了劉備可以散盡家財,關羽為了劉備可以過五關斬六將,劉備同樣可以發動幾十萬大軍為兄弟報仇,這種超越生死的兄弟情義在今天已經很難見到,對劉備來說,最幸運的不僅僅是擁有了兩位能力超強的好兄弟,更重要的是得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自己的事業貢獻出一生的諸葛亮,諸葛亮對劉備的情義絲毫不比關羽和張飛差,他前半生輔佐劉備打下蜀漢基業,後半生輔佐後主劉禪,盡心盡力,嘔心瀝血,可以說是劉備的鐵桿。

諸葛亮之所以對劉備如此感激,原因在《出師表》中已經說的很明白了: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劉備給了諸葛亮最大的信任,而諸葛亮則回報給了劉備自己的一生。直到風燭殘年,還念念不忘北伐大業,六出祁山,為的只是克復中原,還於舊都,當年意氣風發的山野隱士,卻不料在五丈原功未成,身先死,看的讓人痛心,也讓人遺憾,國有良相,卻不遇明主,實在可悲可歎。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大多會發現這樣一個細節,那就是在蜀漢後期,蜀漢出現無大將的尷尬,正值危局,趙雲、張苞又相繼離世,這給了諸葛亮巨大打擊,雖然對二人的死十分痛心,但是諸葛亮在聽到二人死訊時卻有著不同的反應。

趙雲去世時諸葛亮的表現:

正飲酒間,忽報鎮南將軍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來見丞相。孔明大驚,擲杯於地曰:「子龍休矣!」二子入見,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

張苞去世時諸葛亮的表現:

蜀漢建興七年夏四月,諸葛亮二出祁山伐魏,攻破陰平、武都二城,又派王平、姜維、關興、張苞四將前後攻殺魏將郭淮、孫禮。魏兵大敗,郭、孫二人棄馬爬山而走。張苞望見,驟馬趕來,不期連人帶馬,跌入澗內。後軍急忙救起,頭已跌破。孔明令人送回成都養病。不多日,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

通過諸葛亮對二人去世的反應對比可以發現,趙雲死時,諸葛亮似乎反應並不激烈,而張苞去世時諸葛亮竟然吐了血,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分析一下:趙雲是因為病重而死,其實諸葛亮對趙雲的死早有心理準備,畢竟年紀大了,生老病死誰都免不了,而趙雲當時已經年邁,出現意外狀況也比較正常,再加上趙雲已經無力參加北伐,諸葛亮對趙雲也並不太抱希望,此時的諸葛亮一心想要恢復中原,還於舊都,所以趙雲之死,諸葛亮痛哭完全是出於昔日的戰鬥友誼。

但是張苞之死就沒那麼簡單了,張苞是因為外傷死去的,而此時的張苞正值壯年,諸葛亮可以說將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年輕將領的身上,希望他們能夠繼承父輩的遺志,恢復漢家的基業,但是萬萬沒想到張苞竟然出了意外,另外此時的蜀國已經國弱民窮,人才出現斷層,尤其是能夠率兵作戰,獨當一面的將軍更少了,張苞之死讓諸葛亮覺得北伐勝利的希望更加渺茫,換句話來說,諸葛亮認為趙雲之死是順應天命,而張苞之死恰恰說明了自己北伐不合天數,正好擊中了諸葛亮心中的痛點,所以才會急的吐血暈倒!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