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董卓亂政以來,整個天下就炸開了鍋,各路英雄都開始追隨自己心儀的明主,整個天下可以說是狼煙四起,第一股狼煙肯定是為了除掉漢賊,雖然大漢天下名存實亡,但仍然有不少人懷念大漢,而劉備,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在董卓被滅之後,天下18路諸侯開始各懷鬼胎,心裡面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為了爭奪地盤,人才,使出各種卑鄙的手段,用三國之中的話語來形容就是爾虞我詐,曹操騙取徐庶,魯肅拉龐統,周瑜困劉備,這些故事都是其中的經典。
天下分久必合,這是亙古不變的硬道理,雖然天下諸侯很多,但在經過最終的較量之後,最終站穩腳根的卻是鳳毛麟角,就連當時的討董盟主袁紹都被曹操打敗,而袁術也是死於自己的野心之中。
二袁的慘敗,歸根到底皆是謀多而無決,兵多而無帥,但有一人能忍辱負重,10多歲就執掌大權,就連曹操曹丞相都親自誇獎此人厲害,並且還吃過他的虧,不僅如此,他還看出蜀漢大將魏延,及長史楊儀的最終結局,此人很顯然不是諸葛亮,他到底是誰呢?能有如此本事,道出此人,就連諸葛亮一輩子都不敢動他,此人便是江東之主,與曹操,劉備,共同佔有三分之一天下的孫權。
說到孫權曹魏頂級謀士參謀賈詡曾經做過如此評價,「孫權識虛實」,雖然字數不多,但卻足以看出孫權的謀略,在你爭我奪,爾虞我詐戰爭時代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身,天下間恐怕也只有少數人。
當年周瑜病故,曹操趁機來犯東吳,此時陸遜,呂蒙,都還沒有統帥之才,此時便是江東之主孫權親自率領大軍與曹操大軍對峙,經過1月餘的對峙,雙方互有勝敗,但即便是曹操親自出馬,也未能佔到便宜,曹操感歎:「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曹操對孫權是有著忌憚之心的,以為大都督不在,就可以一舉拿下江東,沒想到卻吃了孫權的虧。
劉備病死之後,為了繼續與東吳達成一致抗曹的戰略方針,費禕親自出使吳國,正好吳王喝醉了酒,便對費禕說:「楊儀、魏延,實如是小人,一旦丞相諸葛亮不在,必生後患!其結局也將悲慘!」蜀漢丞相諸葛亮死後,長史楊儀果然與魏延矛盾加深,魏延與楊儀發生內鬥,最終魏延死於馬岱之手,而楊儀自殺於監牢之中。
楊儀與魏延的死,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不到一年,孫權何許人也,當年諸葛亮隆中對說,孫權雄踞江東,已歷三世,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表明即使是諸葛亮也是一輩子不敢動他的,何況是劉備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