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蜀漢丞相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可中國歷史上真實的孟獲的生平事跡卻淹沒於歷代正史,散落於鄉俚民間。
歷史上的孟獲,三國時彝族首領,建寧(今雲南曲靖)人,生卒年代不詳。《三國誌》本傳以及後朝的官定正史中均未記述孟獲其人,他的相關事跡僅在《漢晉春秋》和《襄陽記》等書中有零星記載。
歷史上的孟獲為南中豪強,深受當地人所信服,他本來臣服劉璋;劉備入蜀之後,南中孟獲也因此臣服劉備,成為蜀漢的一部分。真實孟獲並不是《三國演義》「七擒孟獲」中所形容的那樣的有勇無謀之輩,正好相反,他孔武有力、驍勇善戰,而且性格豪爽,為人仗義,雄才大略,在軍事上御下有方。他以南中三郡的雲南、永昌和建寧為依托,廣攬部落才俊,積蓄力量,時刻等待著崛起的時機。
李恢攻入益州郡一帶之後,原本要發生在李恢和之間的戰鬥,變成了李恢和孟獲的遭遇戰。李恢孤軍深入,與孟獲叛軍接戰後互有勝負,不得已據守孤城昆明。孟獲乘機佔據地利把昆明包圍得鐵桶一般。也正因為諸葛亮與李恢、馬忠合兵之後反覆權衡,覺得孟獲在當地夷、漢人中威望都很高,於是才毅然決然對孟獲採取「攻心為上」之策,定計將其生俘,並縱歸使其再戰。「七縱七擒」,乃後人杜撰。但孟獲感於諸葛亮不殺的大恩大德,兵敗師疲之後,乃心悅誠服,死心塌地歸降蜀漢,當是歷史事實。
桀驁不馴的孟獲,擔任蜀漢高官之後,對蜀漢幼帝和諸葛先生真誠拜服,五體投地。故而終諸葛亮之世,直到蜀後主劉禪降魏,他居官一生,均兢兢業業,造福鄉梓,有大功於南方彝族與其他各少數民族和漢民族相互之間的大融合。諸葛亮病重,臨終時特地召來孟獲,當面囑咐他說:「我雖死了,幼主阿斗仍在,你每年今日至少去看望他一次。」這天正是立夏時節,孟獲是個直性爽快人,一經答應,就要做到,從此,每年立夏日都要往成都拜見蜀主劉禪。
數年後蜀漢後主阿斗降魏;再後,晉武帝司馬炎把阿斗擄到洛陽,孟獲不忘諸葛亮所囑,每年立夏日仍然帶了親兵護衛前往洛陽看望阿斗。此人粗中有細,唯恐阿斗被虧待,每次都要親自用大秤稱量阿斗體重,一再告訴晉武帝,如有絲毫差池,他是決不答應的。武帝見他如此認真,便想出一個主意,知道阿斗喜食粘甜,每屆立夏,便命人早早煮了豌豆糯米飯給他吃,此時新豌豆上市,又甜又香,做成飯糯香可口,阿斗至少要吃兩大碗,等孟獲到來稱人,都比上年重了幾斤。而從此,立夏煮食豌豆糯米飯和稱人便在民間傳開,相沿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