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是東吳的大將,為何他會主動讓位給陸遜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呂蒙是東吳的大將,為何他會主動讓位給陸遜呢?

一般來說,新人是很難受到重用的,但在東吳,作為一個新人的陸遜竟然能夠擔任大都督這一最高軍事指揮官的職位,而且是在正當年的呂蒙手下接受禪讓,這確實有點難以置信。

陸遜雖然熟讀兵書,雄才大略,但在他人眼中,仍不過是一個乳臭未乾,少不更事的書生。如果按照組織內正常的晉陞程序,他不一定能夠升任至掌管軍政大權的都督位。退一步說,就算他能夠升任成功,那也要經年累月,慢慢熬年頭才有可能。但陸遜選擇了另外一條路徑,成功地讓自己一步到位,直接從一介白身書生變成了威震一方的都督……

陸遜為什麼能說服呂蒙退位讓賢

東吳的都督一職,是軍事方面的最高統帥。能夠擔任這一職位者必定是德高望重,威名遠揚的出類拔萃之士。而且,都督一職的傳承也有一個慣例,一般是由前任推薦繼任者。最早擔任都督的是周瑜。周瑜病危之際,推薦了魯肅。魯肅後來又推薦了呂蒙。

而陸遜為自己謀求都督一職的時候,呂蒙正當年,根本還沒到要考慮繼位人的時候。即便是呂蒙要考慮繼任人選,陸遜此時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書生,既沒有名聲,也沒有經歷,更沒有功績,呂蒙根本不可能推薦他。

所以,陸遜如果想得到都督這個職位,真是難於上青天。

但是,陸遜懂得運用權威的力量,來增加自己的說服力。最終,他成功地說服了呂蒙主動退位,並向孫權大力舉薦自己繼任都督一職。

陸遜根本沒有內部的權威人物可以借力。事實上,東吳內部的權威人物如張昭、顧雍等人即便是在陸遜繼任都督,成功地麻痺了關羽,將其擊敗並奪回東吳朝思暮想的荊州之後,仍然?他的能力表示懷疑。後來,劉備率領大軍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一路上勢如破竹,東吳兵敗如山倒。孫權十分惶恐無奈,屢次想要與劉備講和,但劉備總是置之不理,非要將孫權置於死地。孫權無法,只能硬著頭皮迎戰。這個時候,闞澤推薦陸遜來應對危局。但張昭等人還是以陸遜「少不更事,才疏德薄」為理由勸孫權不要任用他。

可見,建立功績之前的白身陸遜,根本不能指望內部的權威人事能夠主動推薦他擔任都督的重要職位。但權威是無處不在的,內部的權威人物無法借力,還可以從組織外部的權威人物身上想辦法。

陸遜果然找到了一個足?依賴的外部權威。這個人就是當時已經威震華夏的關羽,也是東吳最為恐懼的強人之一。關羽水淹七軍,將曹軍大將於禁擊潰,又挾雷霆之威,向曹仁駐守的樊城發起進攻,令曹操聞風喪膽,竟然起了要遷都以避關羽鋒芒的念頭。可見關羽的權威影響力已經達到了頂峰,連梟雄曹操都畏之如虎。呂蒙、孫權當然也不例外。

但陸遜所要利用、所能利用的也正是這一點。

當然,關羽是敵對方的主帥,不可能主動站出來為陸遜說話。但是,利用外部的權威,並不一定需要外部權威直接發話。你完全可以像陸遜那樣,不費吹灰之力地對其加以利用。

當時,呂蒙得知關羽離開荊州,向樊城發起進攻,就想趁荊州防守空虛之際,發起襲擊,以奪回荊州重地。當他向孫權提出自己的建議後,孫權立即表示同意,並催促他趕快付諸行動。

但是,等到呂蒙回到和荊州隔江相望的陸口,準備籌劃襲取荊州之際,卻突然聽說關羽出擊樊城之前,就做了精密的部署,在沿江每隔二三十里就設立了烽火台,一旦荊州有警,關羽立刻就能回師援救。呂蒙向來對關羽非常懼怕,得知這個消息後,就遲遲不敢發動攻擊。另一方面,他又唯恐孫權追究催逼,只好裝病不出。

呂蒙裝病,被陸遜看穿。陸遜知道,自己上位機會來了。他直接找到孫權揭發說,呂蒙根本沒與病,只是因為害怕關羽的威猛無敵,不敢輕舉妄動,只好裝病。

孫權為瞭解真實情況,就派陸遜趕赴陸口,探聽呂蒙的情況。

陸遜對呂蒙的絕妙說服就此拉開帷幕。

呂蒙聽說陸遜奉孫權之命前來,只好繼續裝病。陸遜卻直接提出,自己有能夠治好呂蒙之病的良方。呂蒙知道自己根本就沒病,哪裡相信陸遜會有什麼治病的良方?

陸遜說:「我知道您的病是心病,病根就在於關羽在沿江設立了烽火台,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從樊城撤回保衛荊州。這樣,你就無法順利完成吳侯交給你的重?了。」

呂蒙一聽自己的心事被陸遜識破,只好承認,並向陸遜請教對策。

陸遜提出:「關羽一向驕傲自大。他之所以設置烽火台,並在荊州留下了相當的兵力防守,就是因為擔心將軍您會趁機抄他的後路。但是,如果您借這個機會,以生了重病的名義,辭去都督的職位,將陸口的防守重任交給他人。再讓這個人故意對關羽奴顏婢膝,大加讚頌,關羽必定會掉以輕心,將荊州之兵調往前線,增援樊城。這樣,荊州守備空虛,都督您就可以偷偷派一支部隊,假扮平民,偷襲荊州。荊州就能唾手而得了。」

呂蒙覺得陸遜的分析非常有道理,表示為了奪回荊州,自己可以主動辭職讓賢,並繼續詢問由誰來擔任繼任者。

陸遜早就盤算好了,這個繼任者當然是非他莫屬了。

前面說過,就都督的繼任者的常規標準而言,陸遜根本沒有任何可能。但在目前的特殊情況下,陸遜的極端劣勢,反而變成了最好的優勢。他越是少不更事,越是默默無聞,就越是能夠麻痺關羽的頭腦,就越是能夠蒙蔽關羽的判斷,從而也就越適合接替呂蒙的都督職位。

這一點能夠成立,是基於這樣一個大前提:關羽確實勇猛無敵,除了使用驕兵之計,沒有其他任何替代辦法可以擊敗他,並奪回荊州。而要使用驕兵之計,就必須找一個讓關羽十分輕視的人來接替呂蒙。

都督的職位誰不稀罕呢?呂蒙怎麼可能心甘情願、主動退位讓賢呢?

但陸遜掌握了他的命脈或軟肋。關羽作為一個外部的權威,對呂蒙具有極強的恐嚇效應。呂蒙根本不敢面對面和關羽硬抗。孫權也早已下了嚴令,要呂蒙取回荊州。不聽孫權的話,呂蒙就可能被殺頭,難逃一死;聽孫權的話,和關羽火拚,也不是他的對手,必定成為他的刀下之鬼。在這極端的矛盾中,呂蒙內心產生了極大的不協調,他只能通過裝病來暫時逃避,獲得片刻的心理安寧。

陸遜懂得運用組織外部權威的影響力來增加自己的說服力。他提出的辦法,正好可以卸去呂蒙的心頭重擔,也有可能解決懸而未決的荊州問題。呂蒙當然是求之不得了?

所以,呂蒙就這樣被陸遜說服。他當即回去面見孫權,主動提出辭職。孫權雖然驚訝,但呂蒙如出一轍地運用陸遜的辦法,同樣輕鬆地說服了孫權。

孫權按照慣例,詢問繼任人選。呂蒙當然是推薦了陸遜。由此,陸遜就一步登天,從一個默默無聲的書生,搖身一變,成了鎮守陸口的都督。

權威的力量是巨大的,無論是內部的權威,還是外部的權威。在《張昭為什麼能說服孫權總是採信他的「餿主意」》一文裡,我們說過,人們對於權威往往是盲從的。這是建立在人們的立場和權威的立場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的。但是,一旦權威站到了你的對?面,成為你的敵人的時候,那麼,人們對權威的恐懼感就會油然而生。而且,這種恐懼感的大小和權威的崇高程度也是成正比的。

當曹操大兵壓境的時候,孫權為什麼會驚慌失措,張昭等文人為什麼會聞風喪膽,第一反應就選擇投降?原因很簡單。在孫權和張昭等人的心目中,曹操就是一個權威人物。曹操連續擊敗了袁術、呂布、袁紹、劉表等眾多割據勢力,所向披靡,基本統一了中國的北方。而且,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了實力最強的袁紹,更是讓曹操的威望如日中天。

當張昭等以對權威的頂禮膜拜來看待曹操時,除了心甘情願地投降,服從曹操的一切指令之外還有什麼別的選擇呢?

同樣,關羽此刻也是這樣極具威懾力的外部權威。陸遜對呂蒙和孫權的說服的精妙之處在於,他反制性地利用了人們對權威力量的崇拜和恐懼。

關羽的存在,給東吳整個組織造成了一種危機感,陸遜則為克服這種危機感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如果按照他的計劃,就可以有效解決站在對立面上的權威威懾。這當然是呂蒙和孫權所樂於見到的。

借用外部權威和借用內部權威的不同之處在於,你不可能獲得他的主動幫助,當然,同時,你也無須徵得他的同意才能借用。也就是說,外部權威反而?加容易利用,無論他的影響力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你只須根據自已想要達到的說服目的,將其影響力納入你相應的說服框架內,讓其影響力成為你手中的重要砝碼,也就能有效增強你的說服力了。

陸遜的辦法就是這樣一個間接借用外部權威的精妙案例。而如果通過事先的一些溝通和安排,外部權威(主要是第三方的權威)也可能直接為你說話,成為你說服力的有機構成,幫助你去說服他人。

劉備曾經幫助曹操打敗了袁術。後來兩人反目成仇,曹操立即對劉備發起了進攻。劉備勢單力孤,無法阻擋,就想向袁紹求救。那麼,劉備怎麼才能說服袁紹出兵幫自?抵抗曹操呢?要知道,劉備剛剛參與了擊敗袁術的軍事行動,而袁術是袁紹的親兄弟,根據常理,袁紹根本不可能幫助從前的敵人——劉備。

這時,陳登給劉備出了一個主意。他要劉備去尋找一個人來提供助力,這個人就是鄭玄。鄭玄在漢桓帝時曾經擔任尚書的職位,和袁紹家三世通好。對袁紹來說,鄭玄就是一個第三方的權威人物。劉備親自上門,獲得了鄭玄的認可,鄭玄同意給袁紹寫一封信,讓袁紹出兵救援劉備。

袁紹本來是把劉備看做敵人的,但鄭玄的書信一到,影響力立即發揮效力,袁紹當即改變主意,同意幫助劉備抵擋曹操。

如果劉備不是借助外部權威的力量,恐怕很難說服袁紹,也就沒法度過難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