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呂蒙之死,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蜀國的衰落始於「大意失荊州」,責任在關羽,關羽被呂蒙所殺後,三國格局發生了改變。然而呂蒙僅僅比關羽多活了幾個月,死的時候才42歲,比關羽小了14歲。
有人說呂蒙因為得罪了劉備成了孫權的替罪羊,也有人說呂蒙功高震主,孫權十分不信任,還有人說呂蒙病情嚴重,不治身亡。究竟哪一種說法更為可信呢?這篇文章將揭開呂蒙之死的面紗。
三國演義中關羽形象被拔高,呂蒙被矮化
219年,劉備漢中稱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7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兵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侵佔了曹魏的佔領區,進行策反活動,曹操派大將於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了曹魏七軍,威震華夏,就連曹操都嚇得動起了遷都的念頭。
此時,司馬懿號召孫權從背後襲擊關羽,當時呂蒙接手魯肅職務後,轄地與關羽毗鄰,呂蒙又圖謀荊州已久。為了麻痺關羽,呂蒙以治病的名義回到建業,讓關羽放鬆了警惕,關羽將荊州的兵力調到前線,同時他又看不上吳軍大都督陸遜,認為他只是一介書生,不足為懼,因此中計。
可是當呂蒙偷偷帶著大軍襲擊荊州時,用白衣渡江的方式騙過荊州守軍,兵不血刃拿下荊州大部分地區。劉備的小舅子糜芳(糜夫人的弟弟)這位蜀國最不應該背叛的人竟然意外投降。
面對前後夾擊,關羽最終大敗,逃亡於麥城。雖然關羽奮力抵抗,終於不敵被殺,而呂蒙則不顧孫權的指示將其殺害,最終成為了歷史的罪人。
其實,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三分真七分假,大部分內容都是根據歷史小故事編出來的,因為要讚揚劉氏家族,必定將另外曹孫兩方刻畫地賊眉鼠眼,總幹一些上不來檯面的事兒。
呂蒙不顧主君指令殺掉關羽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實際上,孫權使用了呂蒙稱病的建議,當時呂蒙對孫權說:
「關羽攻打樊城,荊州還留有許多軍隊,這是擔心我襲擊他的後方。我經常生病,希望能將計就計,以治病為名,把我調回建業。關羽知道後必定會撤走防備我的兵力,盡赴襄陽前線。然後我們暗中派出大軍日夜兼程,沿江而上,襲其空虛一舉拿下南郡,活捉關羽」。
當時,呂蒙軍紀嚴明,對於城中關羽的將士家屬,他不殺不捉,加以優待,以此瓦解關羽方士氣,迫使關羽敗走麥城,兵降將折的關羽最終在戰鬥中被斬首。
在《三國演義》中,因為關羽之死與呂蒙有脫不了的干係,所以他被矮化處理,以至於劉備為了報仇舉兵來犯時,孫權徹底徹底慌了,於是想辦法除掉呂蒙。
孫權特意開了一場慶功宴會,借此向呂蒙敬毒酒,呂蒙接過酒杯喝了一口,然後感覺味道不對,於是呂蒙借酒發瘋,當孫權再次向他敬酒時,呂蒙突然將酒杯扔到地下,一把抓住孫權,厲聲罵道「碧眼小兒、黃須鼠輩,還認得我嗎?」
眾人大驚,急忙來救孫權,可呂蒙推倒孫權,大步上前,坐在孫權的座位上,橫眉冷對,雙目圓睜,大聲說道「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30年,被你用奸計害死,我生不能吃你的肉,死也當追呂蒙這個賊子的魂,我乃漢壽亭侯關公是也」。嚇得孫權急忙拜倒在地,而沒過多久呂蒙七竅流血而死。
這一段三國演義的說法與正史完全不同,也可看出羅貫中為了偏袒關羽,對於呂蒙斬殺關羽的行為極盡醜化,強化關羽死得很冤,孫權、呂蒙取勝手段卑鄙、低劣。
歷史中的呂蒙其實驍勇善戰,孫權極為信任
實際上,歷史中的呂蒙從小就很有主見,作戰驍勇善戰,為人正直善良,取得無數戰功,關羽之死與其驕傲自滿有很大關係,責任在於孫權,他讓部下必須殺死孫權。
因為關羽很精通蜀漢水軍,對東吳威脅很大;同時孫權既然違背了與劉備的盟約,公然反水,也就做好了決一死戰的準備,而關羽性格驕矜,不顧大局,總愛記仇,作為蜀漢的大將,這樣的人是留不得的,留下只能成為心頭大患,除掉才是最穩妥的處理方式。
呂蒙只是孫權思想的執行者,卻被扣上了一個違背命令,擅自做主的帽子,這是有失偏頗的。
呂蒙不僅足智多謀,而且處事隨機應變、靈活機動。比如孫權命令呂蒙奪取長沙、桂陽和零陵三郡,前兩郡輕鬆拿下,到了零陵郡時,劉備已經親自帶兵到了公安,同時派關羽來支援,孫權於是讓呂蒙回來,放棄進攻零陵郡。可呂蒙接到命令後卻視若罔聞,繼續攻打,還和守城城主郝普的朋友鄧玄之說
「我的士兵精銳,人人都想捐軀,盡力奮戰,我的主公調兵遣將,源源不斷地將兵力輸送到這裡。現在郝普命在旦夕,他想等來救援就像牛蹄坑中的魚指望江河裡的水來救它一樣,很明顯的是沒有任何可以憑借的力量了,我估計一天之內就可破城,郝普就算以身殉職又有什麼用呢?反而讓百歲老母受到牽連而死,這難道不是令人心痛的事情嗎?我想他不知道外面的消息,先生你可去見他,說明其中的利害關係」。
鄧玄之進城見到郝普,果然令郝普十分驚惶,他看大勢已去,打開了城門。可等呂蒙見到郝普,拿出了孫權寫的文書,這時郝普才知道劉備、關羽已經快到城下,自己上了呂蒙的當,由此也看出呂蒙的足智多謀。
其實,孫權一直十分信任呂蒙,因為呂蒙做事從來不計較個人恩怨,始終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呂蒙不僅有才,而且有德。比如年輕時的呂蒙不識字,向孫權陳述自己意見時只能口述不能書寫,江夏太守蔡遺十分瞧不起他,再加上因為部下的事情,蔡遺常常在孫權那裡告他的狀,說他的壞話。但呂蒙並不恨他,後來孫權向呂蒙詢問官吏人選時,呂蒙推薦了蔡遺,說這人是稱職的好官。孫權笑著對呂蒙說「你這是學古人以德報怨啊」,然後使用了蔡遺。
呂蒙大概率為得病而死
既然孫權下令殺關羽,又十分信任呂蒙,那麼呂蒙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根據《三國誌》記載,呂蒙在平定荊州之後,沒過多久就生病了,孫權不僅親自探望,還讓道士做法為他續命,但終究敵不過病魔的侵襲,42歲呂蒙最終不治身亡。
正是因為呂蒙自來身體不好,所以關羽瞭解到這一情況,才會放鬆警惕,而且關羽北伐時,陸遜前來求見呂蒙,史書同樣記載,呂蒙在病中接見了陸遜,進一步證實了呂蒙本身有病的說法,那麼呂蒙生病,為何會突然死去呢?這與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有關。
219年,一場可怕的瘟疫在東吳荊州地區蔓延,僅僅一年時間就大規模爆發,孫權甚至為此免除了荊州百姓的稅賦,由此可見其嚴重程度。
曹操在征吳時也有記載,「建安二十二年,與夏侯惇、臧霸等征吳。到居巢,軍士大疫,朗躬巡視,致醫藥。」
瘟疫開始流行後,曹軍將士染病死亡的不在少數,安七子中的徐干、陳琳、應瑒、劉楨相繼死去,此外還有王粲,司馬懿之兄司馬朗都染病死亡。
曹軍都損傷如此之大,病毒發源地吳國豈能獨善其身?當時,東吳另外兩位著名將領、實權人物蔣欽和孫皎都在同年去世,且都是病逝,如果他們不死,陸遜可能還沒資格接任呂蒙的職位。
正因為呂蒙生病了,所以他當時是拖著疲憊的身體奪取了荊州,打完這場仗之後也因為身體實在無法支撐推辭了慶功宴會。孫權封呂蒙為南郡太守,可是還沒等到呂蒙上任,他就發病了,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十分掛念呂蒙的病情,專程將他接到自己身邊,而且茶飯不思,睡覺都睡不著,特意在自己房間牆壁鑿穿了一個洞,沒事兒就窺探呂蒙的病情,最後孫權對呂蒙的評價也很高,說他有「國士之良把它列於魯肅之上,僅次於周瑜」。
無論是說孫權怕呂蒙權力太大,無法壓制,還是說孫權害怕劉備報復,故意害死呂蒙,這些說法都無法成立,屬於猜想,唯獨病死有現實依據。
結語:
呂蒙之死十分突然,世人往往冠以「謀害」說法,畢竟關羽之死與呂蒙有脫不了的關係,因此人們為了紀念關羽,將呂蒙想得無比卑劣,但實際上呂蒙忠貞愛國、體貼下屬、公正善良,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喪命,真的是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