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到西晉,司馬家族是如何崛起的?張春華給司馬懿生了兩個好兒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東漢末年,天下喪亂,黃巾軍起義成為一根導火索,迅速點燃群雄並起的局面,但東漢末的群雄跟隋末區別比較大,東漢末的群雄大部分是世家大族、地方豪強、一方牧守,唯獨比較特殊的三個人是劉備、曹操、孫堅。劉備雖然到處忽悠別人說自己是黃書,但跟皇族關係早已隔了很遠,年輕時織席販履為生,算是純草根。曹操的家境要好些,但因為他父親曹嵩是宦官養子,所以別看他年輕時經常跟發小袁紹上房揭瓦,但名望上確實低人一等,而譙縣曹氏本就不是一等一的世族。孫堅處於曹劉之間,孫氏世代在吳地做官,在當地有一定的官聲和名望,孫堅鎮壓黃巾軍時擔任的是縣長,後來因公扶搖直上當了別部司馬(軍分區司令),在當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下,才慢慢開始了孫氏父子三人經營江東的故事。
看上去,曹孫劉都不是當時一頂一的世家大族,但最後卻能以魏吳蜀三分天下,實在應了那麼句話: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細心的人可能會看到我一再強調世家大族、地方豪強、名望等等,好像特別勢利眼的感覺,我也不想這樣因為沒辦法,這一點的重要性我會慢慢道來。
三國的故事我在這裡就不贅述了,後世的正史野史、文學戲劇層出不窮,甚至依此為藍本都出了大量管理學成功學的書籍,讓人費解。
三國的過程與結局簡單總結,曹操在當時強大的穎川士族的支持下,挾天子以令諸侯,南征北討統一北方,廣攬人才勵精圖治,但卻在赤壁之戰中被天縱英才的周公瑾擊敗,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從此天下三分之勢才正式形成。後曹丕篡漢,魏國建立;劉備顛沛流離,風塵半生,終得巴蜀之地,但卻在夷陵之戰被陸遜火燒連營,把家底輸了個精光。後諸葛亮以一人之力勉強支撐,但卻因與巴蜀當地世家豪強頗有嫌隙,不得已年年征戰,以戰養國,以戰維穩,最終耗得油盡燈枯。孫氏父子三代經營江東,獲得當地世家豪強的支持,又有文人領袖張昭加盟,所以發展順遂,人才也是層出不窮,最終得以熬過曹氏三代,算是堅挺。
曹魏最終能篡權漢朝,而後順利結束三國鼎立,都應該歸功於以曹操為代表的眾多世家人才的運籌帷幄與披肝瀝膽。不僅無由想起他那句話: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什麼叫霸氣側漏,這就叫霸氣側漏。
曹操死後,其子曹丕於公元220年廢漢獻帝劉協自立,國號魏,史稱魏文帝。此時一個叫司馬懿的中庶子開始逐步平步青雲,成為重臣。而這個司馬懿據稱有"狼顧之相",頗被魏武曹操忌憚。
曹丕在位時,影響最大的舉動當屬採納陳平建議,開始實行"九品中正制"的選官之法,從此,本就尾大不掉的世家豪強勢力更加如虎添翼,成為左右朝政的關鍵力量,而司馬懿身後站著的正式出了荀彧、荀攸、陳群等人的大名鼎鼎的穎川士族。而東漢末年,天下四大士族分別為汝南袁氏,可惜袁紹袁術兄弟志大才疏,最終被曹操擊敗,其次便是穎川荀氏與穎川陳氏,而穎川憑借四佔其二的優勢成為毫無疑問的天下第一。而排第四的正式弘農楊氏,曹魏時期的代表就是太尉楊彪與那位楊修。
司馬懿非常有才,屢次抗劉蜀、對東吳、平遼東,戰功卓著,而且做人玲瓏剔透,知進退,善使計,最最重要的命又硬又長,熬死了曹丕和曹睿父子。隨後又通過高平陵之變,使詐殺掉政敵沒頭腦愣頭青曹爽,同時被殺的還有曹操的養子兼女婿、清談玄學創始人之一、花樣美少男鼻祖、嗑藥嗨哥、天生麗質肌膚白皙吹彈可破絕不化妝絕不美顏絕不P圖的——何晏。(那麼有意思的人我後面肯定要講啊)
司馬懿經高平陵之變徹底掌握曹魏大權,從此魏國的曹姓勢力衰弱,徹底被司馬氏一族壓制,其子司馬師、司馬昭在父親的影響教導下也逐步登上政壇。看著大事已成,心願已了,與當世三國眾多英傑爭鬥半生,輔曹魏四代的司馬懿最終在正式掌權兩年後壽終正寢,享年73歲。
我知道看到司馬懿三個字你們就會想起你們的波叔,還有長得很帥很帥的司馬小哥們。但我要煞風景了,講三個重要的事情:
第一、張春華確是女中豪傑,而且心狠手辣,但她跟司馬懿後期的感情很差,備受冷落嫌棄,差點要自殺,好在母憑子貴,所以她絕不敢追著司馬懿滿院子撒歡亂跑;
第二,司馬懿與張春華的兒子不只是司馬師和司馬昭,還有一個司馬干,此人是被後世稱為"性理不恆"的間歇性神經病,而且還是個戀屍癖(好怕怕)……除了這三個兒子外,兩人還有一女名南陽公主,丈夫叫荀霬。荀霬一生有倆標籤,第一名字既難念又難寫,第二祖上特牛掰,因為他的外公叫曹操,爺爺叫荀彧。
好吧,為了表示對他外公和爺爺的尊重,我還是鄭重其事的告訴大家,霬念yi,拆開就是雨田共。
第三,司馬懿除了張春華和柏夫人外,還有個寵妾叫伏夫人,兩人上氣不接下氣的生了四個兒子,其中年紀最大家中排第三的叫司馬亮,而柏夫人則只生了一個孩子,就是司馬懿九個兒子中的老司馬倫。為什麼要著重講下這兩個人呢,因為這哥倆不久之後一起搞了一出影響深遠危害極大的——八王之亂。
所以,司馬懿的故事告訴我們兩件事:首先,政治鬥爭中,浮浮沉沉進退榮辱都不重要,身體好才是硬道理,偉大領袖能說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種話來絕對是久經考驗的肺腑箴言;其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晚婚晚育,能生一個就生一個,二胎政策開放了,也就最多兩個。
司馬懿死後,長子司馬師掌權,此人文武雙全,沉靜肅穆,掌權期間廢了皇帝曹芳,立曹髦為帝,帶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後來,他通過新城之戰擊潰吳國諸葛恪(諸葛瑾兒子,諸葛亮侄子),並平定了曹魏後期重要的"淮南三叛"中的第二叛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毋丘儉、文欽之叛,而他本人也是在這場戰爭中因為文欽的兒子文鴛襲營而驚嚇過度,加之他的眼睛本來就有瘤疾未癒,這一驚嚇導致火氣攻心,流膿不止,眼球竟震出眼眶,於公元255年正月痛死於許昌,年僅48歲。
司馬師死後,兄死弟繼,司馬昭又站在了前台,甫一登台,他就在壽春之戰中採用鬼才鍾會的謀略利用反間計引得文欽被殺,文鴛投誠,其後大敗諸葛誕。至此,曹魏反司馬氏的"淮南三叛"被司馬父子三人合力絞殺,司馬氏徹底坐穩曹魏頭把交椅,而篡位的想法開始在司馬昭的心中萌發出來。
曹髦也看出了司馬昭的想法,悲憤慨歎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隨即想動員大臣誅滅司馬氏還政曹氏,但此時朝政已完全在司馬昭控制之下,後司馬昭門客刺殺曹髦,司馬昭遂改立曹奐為帝,而他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帝。
公元264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伐蜀漢,兩位著名將領運籌帷幄,所向披靡,十一月,鄧艾率軍翻山出其不意的進入江油,在綿竹擊殺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迫使劉禪投降,蜀漢滅亡。而這兩位立了絕世功勳的著名將領卻都未能善終,鄧艾被誣陷連同兒子一起被殺,隨後鍾會在姜維的攛掇下反叛,兩人均被部屬殺害。亂世三國的第二代人才就此凋零。
攻滅蜀漢的第二年,司馬昭病死,享年54歲,其子司馬炎繼承其位。司馬氏父子三代個個英傑,奠定了司馬家一統天下的基礎。
司馬炎掌權後於公元266年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正式稱帝,國號晉,改元泰始。
司馬炎繼位後大封司馬氏諸王,並於公元280年滅亡孫吳,紛亂六十年的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結束,多姿多彩奇葩不已的晉朝終於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