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曹操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東漢末年分三國開啟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各方勢力此起彼伏,你方唱完我登場。也因此催生出一批令後世熟悉的歷史人物,比如董卓,王允,曹操等。
在這些人物中,剛開始稱霸的並沒有笑到最後,剛開始不被重視的後來卻成為一方豪傑。
歷史如這些人物不一般捉摸不定,曾經廢立東漢皇帝的董卓,權傾一時,令諸位大臣敢怒不敢言的角色,後來被設計害死。設局害了董卓的王允,集團也沒建立起多久,就給董卓集團的殘餘力量李傕、郭汜等給推翻了。
王允在尋求剷除董卓時曾借生日之名,召集群臣獻策除掉董卓,沒請曹操。王允那時大約想不到曹操在未來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物,而曹操在當時就體現了一個大人物的素質,王允沒請他,但他還是去了。他不但去了,還主動請纓刺殺董卓。
後來任務沒完成,他也不覺得丟臉,沒完成,跑唄。
以史為鏡,以古論今,看人待人確實是一門學問。曾經風光的人物未必能風光到最後,曾經被看不起的,卻成為一方霸主。但董卓曾經權勢如此之大,他為什麼會失敗?曹操曾被人輕視,為什麼能成功,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在董卓之後,一代梟雄曹操也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度做到了丞相、魏公、魏王,最終統一了北方,恢復了中原大地曾經的安定與祥和。
曹操去世後,其子曹丕還完成了建立王朝的歷史成就,曹操被追尊為魏武帝,供後世紀念和追思。
那麼,同樣是挾持天子,同樣一度擁有全天下堪稱最強大的勢力,董卓為何不能像曹操一樣取得成功呢?
首先是兵力部署問題,曹操的謀士參謀荀攸是這麼說的:「(董卓)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今直刺殺之以謝百姓,然後據殽、函,輔王命,以號令天下,此桓文之舉也」。
在董卓被刺殺的前段時間,董卓派董越、張濟坐鎮弘農一帶,牛輔率李傕、郭汜、賈詡等人領兵出征關東,討伐穎川、陳留一帶,直接打爆了朱俊(雒陽)、張邈(陳留)等人。而在長安一帶,董卓是跟兄弟董旻,親族董璜等人在地,且兵力主要集中在郿縣。
因為董卓的"強兵"在外,長安城內只有自己的親兵,所以荀攸才說:「在此時,只需要刺殺董卓,然後佔據殽、函兩個關口,不讓董卓集團的強兵進入長安,靠著皇帝的詔令,號令天下,董卓集團的人自然會崩潰。」
荀攸團隊當時說服的是朝廷北軍五營中的越騎校尉伍孚,失敗了。但是王允策反董卓的貼身保鏢是成功的,兩次行動本質一樣,都是乘著董卓身邊的兵力過少,甚至親信被策反,強兵外出。
曹操後來大約是吸取了董卓的教訓,長期與軍隊待在一起,首先保護自己,才能笑傲一方。
第二個原因便是陣容。
這一原因和出身其實有著很大的關係,董卓出身平凡,又是長期身處西涼,所以能夠招攬到的人才並不算多。其中頂尖的也不過是文如李儒、武如華雄之輩。在三國謀士參謀中位居中游的李儒想要幫助董卓走向成功,無疑是十分困難的。
和董卓相比,曹操無疑要幸福很多。他剛剛起兵時,同族的曹仁、曹洪,世交的夏侯惇、夏侯淵等著名將領就前來投靠,再加上曹操本身可稱優秀的戰略眼光、軍事能力,想要發展壯大指日可待。
董卓誅滅後,曹操迎接天子到許昌,荀彧、荀攸、程昱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謀士參謀也紛紛被曹操收入帳下。此外,曹操苦心經營自己"愛才如命"的名聲,也吸引了很多賢臣良將來此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從這一點可以引出,要論二者的成敗,最重要的還是他們對於人心的重視程度。董卓進京後,便將所有人都得罪了個遍,他先是用武力鎮壓了全城,然後因為當時的少帝劉辯不方便自己操縱,就直截了當的宣佈改立劉協為帝,這一舉動引起大臣不滿後,董卓繼續採用武力,將反對者直接格殺。
董卓掌權後禍亂朝政,做出一系列荒唐的暴行,為東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面對討董聯軍,董卓劫掠並焚燒古都洛陽,又在長安過起了荒淫的生活,極度窮奢極欲,《三國誌》的作者陳壽評價道:"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
和董卓相比,被許多人罵作"奸雄"的曹操真的算不上什麼。
在控制住天子後,曹操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對天下的征討上。漢獻帝劉協雖然被限制自由,但好歹不像在董卓手下那樣生命安全遭受威脅。
此外,曹操始終對外展現出一個尊敬君王的形象,多次表示自己並沒有篡逆之心,還寫下《讓縣自明本志令》聲明自己的志向便是為國效忠。
曹操對自己和臣下的要求十分嚴格,為的就是在民間避免招致太多的惡名。事實證明,這一措施還算是卓有成效,儘管漢室老臣和劉備這樣的宗親對曹操恨之入骨,但民間對這個帶來和平安定的丞相還是並不算排斥的。
和董卓相比,曹操始終保持了對漢室的尊重和對百姓的安撫,這是導致他不至於成為眾矢之的的訣竅。
總體而言,董卓之所以沒有像曹操那樣成功,就在於他各方面居於劣勢,卻不用心去填補差距,而是一意孤行,只顧著自己眼前的享受。
而曹操志向遠大,他的目光是非常長遠的。為了實現目標,他可以隱忍許久,這就是大軍閥和梟雄的最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