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江山真不是哭出來的,被網友諷偽君子都怪羅貫中幫了倒忙
近年談論三國的人越來越多,劉備和曹操作為三國中的兩大主要人物自然成了人們評論的焦點。但不難發現當今許多網友都喜歡貶低劉備,抬高曹操,對劉備多是譏諷和不屑。什麼劉備是偽君子,沒本事只會哭,根本不是英雄等等,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問題還是在《三國演義》身上。
三國演義說是貶曹尊劉,但結果是"欲易劉備之長厚而似偽,妝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由於羅貫中描寫手法的問題,最終引起了反效果,結果劉備被描寫成了個無能的哭泣包,偽君子, 說實話,老羅真是有點幫倒忙啊。
歷史上的劉備,卻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英雄豪傑。劉備雖托名漢室宗親,但並沒有從所謂的漢室宗親中得到什麼優勢,當時漢室宗親車載斗量,比劉備血緣更純,地位更高的宗親數不勝數,「皇叔」的叫法純粹也是後人杜撰。少時喪父,家境貧寒,只好織席販履。但作為出生貧寒的劉備因此也非常瞭解和體恤下層勞動人民。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有人遣刺客暗殺劉備,但刺客不忍下手,告知劉備後離去。劉備竟然能如此得人心,難道這是虛偽能夠換來的嗎?劉備逃出荊州時,數十萬百姓扶老帶幼跟隨,這難道是虛偽能換來的嗎?現在貶低劉備的人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劉備重義氣, 也許這也是他的弱點。歷史上雖沒有記載桃園結義,但劉關張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兄弟三人,不離不棄。最後劉備捨棄江山,為關羽報仇,最終大敗,實在讓人歎息。有人說劉備只是為重奪荊州, 不是為關羽報仇。 可實際上當時魏國的人都承認劉備此舉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和關羽感情太深了, 劉備不可能不為關羽報仇。古今帝王之中,只有劉備能如此重情重義到如此程度。
又有人要說了,劉備除了仁義沒其他才能, 那真是天大的笑話! 歷史上誅車胄、殺蔡陽、燒博望、戰赤壁、征四郡、收西川、取漢中等等都是劉備親自指揮甚至親自上陣的勝仗,三國誌也多處提到劉備有勇名,並非演義中那樣靠這靠那兒,自己待著沒事幹。有人又要說了, 夷陵之戰,的確這仗劉備敗得是很慘。但歷史上劉備兵根本沒有什麼七十萬,實際只有四萬多,其實比東吳軍還少一萬,相比之下被譽為傑出軍事家的曹操在兵力佔絕對優勢的赤壁,漢中都以慘敗收場。而劉備在兵力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打下了三分天下卻得不到公正的評價。
弘毅寬厚,知人待士,以人為本,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樣有勇有謀有仁有義的英雄,今日卻被誤解至深,竟然還有人稱他為偽君子,哭泣包,無能之輩。真是讓人感到遺憾和憤慨。
其實我發現這種把主角君主寫成除了仁厚之外一無是處,甚至有些懦弱無能的現象在中國古代歷史小說中很常見,比如與隋唐相關的演義中的李世民,水滸中的宋江,西遊記中的唐僧,幾乎都有劉備一樣的遭遇。這些「受害者」雖然很仁義,但其他方面則表現得很糟糕,出謀劃策及領兵打仗全靠部下,動不動就要別人救。這些形象與歷史上的本人簡直有天壤之別。削平天下,開創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真正的樣子我就不用說了。可在隋唐演義裡成了個沒用的小白臉,凡事都要靠他的「諸葛亮」,徐茂公。而且比演義裡的劉備還窩囊的是竟然甘願被羅成當馬騎。歷史上的宋江本是山東草莽頭子,其形象怎麼會是一個黑臉老好人,而應是驍勇異常、性格豪爽;至於唐僧雖是菩薩心腸,但就其不顧艱難險阻,歷經千山萬水,求取真經,擁有超乎常人的毅力的角色怎麼可能是一個拖拖拉拉,耳根子極軟的柔弱僧人? 這些演義小說的共同特點就是削弱了主角,對其手下人才大加渲染。
演義小說是可以讓我們瞭解一些歷史, 但瞭解歷史不能光看演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