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關羽被殺,劉備起兵討伐東吳,被陸遜火燒連營,慘敗後,於白帝城去世。可以說,劉備的死,東吳、陸遜是主要原因。那麼,在孝道為天的封建社會,在位長達41年的劉禪,為何一直沒有討伐東吳替劉備報仇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蜀漢懷帝劉禪(207年-271年),劉備兒子,小名阿斗,字公嗣,三國時期蜀國第二任皇帝。劉備在益州登基稱帝以後,劉禪被立為太子。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劉禪繼位為帝,拜諸葛亮為相父。諸葛亮去世後,蜀國急轉直下,263年,蜀國被滅,劉禪投降,被封為安樂公,271年,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
劉禪不為劉備報仇的原因之一:受制於諸葛亮
劉備托孤諸葛亮,甚至明確告訴諸葛亮如果劉禪無能、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諸葛亮作為丞相大權獨攬。劉禪從內心深處就忌憚諸葛亮,朝廷上下都是諸葛亮的人,劉禪根本沒辦法違背諸葛亮定下的國策。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從大局出發,重新修好同東吳的關係,共同對付曹操。劉禪無論多恨東吳,在諸葛亮定下的國策面前,無論是為公還是為私,都不能與東吳為敵。
劉禪不為劉備報仇的原因之二:蜀國元氣大傷,發展生產力最迫切
劉備討伐東吳,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給關羽報仇,有些意氣用事,完全沒有考慮行動的後果,更沒有考慮蜀國與東吳關係破裂以後的後果。被陸遜火燒連營擊敗後,蜀國元氣大傷,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軍隊死傷慘重,國家經濟凋零不堪。劉禪登基以後,劉禪和諸葛亮最為重要的任務是整頓軍心,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平定內亂。因此,貿然發動報仇戰爭是不可能的。劉禪不為劉備報仇的原因之三:聯合東吳,共同抗曹
魏蜀吳三國,魏國勢力最強,蜀國和東吳只有聯合起來才可以抗曹。一旦貿然發動戰爭,兩國關係劈裂,魏國就會將蜀國和東吳各個擊破。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道理,諸葛亮懂,劉禪自然也懂。「此間樂,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劉禪被'黑''了一千多年。歷史上真實的劉禪其實遠沒有如此不堪。諸葛亮死後,劉禪當了20多年皇帝,朝局穩定,沒有一定的能力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從大局考慮,聯吳抗曹,沒有衝動為父報仇。面對蜀國勢如破竹的進攻,深知沒辦法抗曹的劉禪選擇了投降,保全了蜀國百姓。投降後,明哲保身,裝傻充愣,壽終正寢,這又何嘗不明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