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後,東吳為何沒辦法攻入蜀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公元221年,劉備對東吳發動了夷陵之戰。戰事之初,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張南率領約三萬人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佔領秭歸。為了防範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北將軍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在此之後,孫權命陸遜為大都督,並讓陸遜挑選將士五萬抵禦劉備。當時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式,成功地將劉備的軍隊困在夷陵一帶,並尋找戰機,用火燒連營的方式擊敗劉備,就此戰勝了劉備帶來的數萬精銳大軍。此戰後,劉備僅以身返,可見蜀漢大軍或死或降,損失慘重,既然蜀漢在夷陵之戰中損失慘重,為何在此之後,東吳沒有辦法攻入蜀漢,就此吞併益州呢?
有人認為,這自然與曹丕有很大關係,畢竟在夷陵之戰後,曹丕曾要求孫權送來質子,以表示孫權確實是臣服於曹魏,然而孫權一再推脫,這讓曹丕感覺不到孫權的誠意,在這樣的情況下,曹丕出動三路大軍攻打東吳。當時曹丕自許昌南征,派各路大軍一起進攻,曹真、張郃和曹休等諸路大捷,擊敗孫盛、大破呂范、火燒諸葛瑾,幾乎攻下江陵,雖然孫權臨江拒守,但幾條戰線或潰或敗,僅朱然獲勝,眼看曹丕勝利在望,卻不料遇到疫疾,孫權乘機重新派遣使者前去曹魏納貢,雙方言和,曹丕才退兵。可見當時若不是曹丕攻打東吳,只怕東吳真就可以攻入蜀漢了。
但實際上,除了曹丕之外,劉備當時的態度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說在曹丕攻打東吳時,劉備曾寫信給陸遜,稱他自己定當一雪前恥,但陸遜卻在回信之中勸導劉備回頭是岸,不要前來送死,似乎陸遜對東吳大軍的實力非常自信。
但實際上,因為當時劉備坐鎮永安,且在夷陵之戰後,東吳對蜀漢內部的實力並不瞭解,因此即便江陵保衛戰持續半年,孫權都仍舊沒有調動陸遜親臨前線指揮挫敗魏軍,足見孫權對劉備的重視。也正是因為邊境有劉備在坐鎮,因此陸遜一時間也沒辦法攻入蜀漢,就此奪得益州了。
筆者認為,對於孫權來說,當時曹丕兵分三路,大舉進攻,他有些難以招架,而陸遜雖然在劉備之側,但是由於劉備態度堅決,導致東吳也不清楚蜀漢的實力,因此當時東吳自然沒辦法攻入蜀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