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在對外戰事上敗多勝少的原因是什麼?與什麼有關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吳在對外戰事上敗多勝少的原因是什麼?與什麼有關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東吳在對外戰事上敗多勝少的原因是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公元214年,曹操留下張遼等將士與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到第二年時,曹操親率大軍與劉備爭奪漢中,而此時孫權與劉備在爭奪荊州的過程中,以平分荊州作為條件,雙方就此罷手,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抓住曹操在漢中而不能及時回到東邊的時機,在八月率領十萬大軍來到陸口,就此出征合肥。當時與張遼共同坐鎮合肥的將領在面對十萬大軍時,心中不免有些膽怯,因此他們不太願意遵循曹操此前制定的計劃出城作戰,但張遼卻認為曹操正在外征戰,無法及時趕到,若只是坐守城池,只怕還沒等到曹操援軍到來,孫權就已經攻破合肥了,此時應該趁著敵軍還未集結完畢時攻打他們,如此一來,才能挫敗敵人的虛實,並安定軍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遼帶著八百先登,趁著天色微亮的時候攻入孫權的營地,並一路來到孫權旗下的陣營,嚇得孫權登上山頂,以長戟自守,由於張遼兵少,因此他在初戰告捷後順利返回合肥城中。後來孫權遇上瘟疫,只能撤退,在撤退過程中,張遼率領七千將士攻打孫權,就此將孫權的十萬大軍擊潰。要知道東吳的國力一直都比蜀漢強,但在漢中之戰中,劉備可以戰勝曹操,而在後來的北伐過程中,諸葛亮也能打得司馬懿畏蜀如虎,既然如此,為何東吳在對外戰事上卻敗多勝少呢?

事實上,東吳軍隊的作戰能力是不錯的,只不過東吳的軍隊中,很少有人願意全心全意給孫權賣命。畢竟東吳在名義上是漢朝的封疆大吏,是負責守土一方的臣子,是要聽從朝廷的命令,而孫權在繼承孫策位置之初,不過是一郡的太守,其官職與數位東吳將士的官職相當,因此東吳政權的存在方式與曹魏和蜀漢不盡相同,東吳的將領更像是孫權的合夥人,而不是孫權的臣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合夥人麾下的將士就是屬於各自的私兵,在對內戰事中,這些人擔心國土被侵犯,因此麾下的將士會拚命,但在對外戰事中,誰都不願意白白犧牲自己手下的將士,因此他們在作戰上自然就不會賣命了。

筆者認為,對於孫權來說,他能指揮的嫡系部隊並不多,因此即便東吳的國力比蜀漢要強,但若論對外戰事的凝聚力,東吳是不如蜀漢的,正因如此,東吳才會在對外戰事上敗多勝少。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