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天下紛擾,英雄輩出,浮現於前無非是曹操、劉備、諸葛亮,趙雲等等。可一提到何進,這個靠妹妹走上大將軍高位的屠戶,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甚至還給他貼上蠢人一枚,腦殘一號(曹操就曾評價他「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儼然一個大草包)。何進就因最終殺宦官不成、反被宦官殺而被歷史所忽略。實際上,何進政治功力極其深厚,還善於隱藏,是東漢末年第一個扮豬吃老虎的主(按《三國演義》說法,三國時期起點可追溯至公元184年,何進亦可稱泛三國人物)。
在誅殺宦官的前期,何進輕而易舉就殺掉蹇碩。蹇碩可不是一般,普通的宦官,而是漢靈帝設置西園八校尉中上軍校尉,雖是個小黃門,但是個手頭有兵,有精兵強將,還是統領諸校尉,總管各軍,直接受命於皇帝,比中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和典軍校尉、議郎曹操的官職都大且牛些,比大將軍何進更受漢靈帝的信任,就是漢靈帝用來分解和節制外戚何進兵權。可是,何進在消滅除蹇碩以外其他手中無一兵一卒的宦官時卻束手無策,竟不知從何入手。何進無計可施的理由是張讓等宦官昔日有恩於何太后和自己,何太后不讓殺宦官。這個理由太牽強,牽強到幕僚們全都傻了眼。
其實只要對當時社會環境及權力紛爭進行梳理,不難就能看出何進的真實意圖:安內和集權。漢少帝前後,朝廷涉及到三種矛盾四方勢力,三種矛盾是指外戚與宦官、官員與宦官、以何太后為代表的何家與以董太后為代表的董家;四方勢力則是宦官、官員、何家和董家。四方勢力背後的支持者,宦官和董家背後的支持者是漢靈帝,官員和何家不受漢靈帝的支持,反受打壓。漢靈帝死後,宦官和董家失去最強有力的支撐者,自然而然被削弱。漢少帝是何進的外甥,不用說是何進的靠山。
何進安內及集權包括三層意思。
首先聯合官員,對抗宦官和董家。
漢靈帝在時,外戚中,董家實力大於何家;朝延中,宦官實力大於官員。按常理,何進應選實力強的宦官而不選實力弱的官員來做合作夥伴。何進卻偏偏就選擇朝廷官員這一方弱者合作,在蹇碩司馬潘隱的幫助下,抓住漢靈帝駕崩的最佳時機,一舉擊敗宦官和董家兩大強者,以弱勝強。
其次,放過宦官,利用宦官剷除董家。
漢靈帝死了,董家雖削弱,實力仍在,畢竟董太后還在。對漢少帝而言依然是威脅。為此,董家必須剷除。而十常侍之一張讓勸董太后把持朝政正好給何進落下剷除董家的把柄。結果是鳩殺董後,逼董重自殺,董家被滅。
最後,消滅宦官,收買官員一同輔政。
董家被滅,宦官也失去利用價值。宦官是服侍皇帝及皇家的奴僕。只要有皇帝在,就有宦官存在。宦官沒了,大不了再找批人閹了,送進皇宮,又是新一茬宦官。而官員是管理國家及人民的人員。每個官員都有各自的價值,這價值就是幫皇帝治理朝野,教化百姓,穩定天下。由於兩次黨錮,官員與宦官的矛盾不斷激化,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不可調和。為了漢少帝,為了劉漢王朝,甚至是為了自己掌權,何進必定要兩利相權取其重——消滅宦官,收買官員來給自己外甥漢少帝劉辯治理天下,管理人民。
就這樣,何進一時要殺宦官,一時又不殺宦官,一時又要殺宦官,就是這些殺與不殺的時間點把握,一舉剷除與自己爭權的董家,消滅與官員作對的宦官,收買官員的心。如是,何進一度成為了把持東漢朝政且炙手可熱之人。
出差,進小飯店吃飯。 看到有個人吃麵條,還「吸溜吸溜」吃的挺香。 我就也點了一碗。 面來了,我一嘗,太難吃了。 我問那個人:哥們,這麼難吃的麵條。你也吃的下去。 那人看了看我,衝著廚房喊到:老婆,又有人說你做的麵條難吃。。。
和老婆一塊晨練,一女路過,老婆:聞到了嗎? 我警覺的道:聞到什麼? 老婆:胭脂水粉的味道! 我:噢,庸脂俗粉! 哼哼。。。還好我機智沒說錯話,其實味道挺好聞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