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五虎將有張飛、關羽、馬超、趙雲、黃忠,曹魏的五虎將有張遼,張郃,於禁,樂進,徐晃,同樣作為三國鼎立之主要角色的東吳,人才培養氛圍要優於蜀漢與曹魏,立國初期,猛將兄即有數十位之多,為何《三國誌》與《三國演義》不但不給五虎上將的名頭,連五虎將的排名也不給?所以本文就來揭密三國時為何東吳沒有五虎將。
辛棄疾有一句名言:「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說的夠明白了吧?三國就是曹劉兩家玩的遊戲,老孫家扮演的是「被玩」的角色,曹劉兩家什麼時候需要,就什麼時候讓老孫家參與進來制衡一下,不需要的時候,就一邊涼快去。
赤壁之戰,是孫劉兩家眉來眼去;關羽走麥城,是曹孫兩家勾勾搭搭;夷陵之戰,老孫家又被曹家給利用了一回;後來諸葛亮多次出祁山,利用孫權在南線攻擊合肥,讓曹家陷入兩面作戰的境地。
配角還有一個名稱叫跑龍套的,沒有配角在一旁陪襯,主角再風光,這三國的大戲沒法唱。兩個主角曹劉之間打得你死我活,到末了便宜了司馬氏,瓜落兒一點也沒讓東吳揀著,但東吳卻能堅持到最後,也算是當配角的好處了。你東吳是配角,還要五虎將幹嘛?
東吳的軍隊構成與五虎將的定義不合?然也。
中國歷史上的五虎將,都是以小說、曲本等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最早在言東晚作品《鴻蒙·紛飛錄》中出場,說的是是戰國末年燁國的五虎將,其實,他的藍本還是曹魏的「五子」,小說《說唐》中瓦崗起義軍分別有前期五虎將和後期五虎將,《水滸傳》裡則有馬軍五虎將等等。
顯然,歷朝歷代出現的所謂五虎將,清一色都是在陸戰中形成的,海戰幾無成例。而東吳軍隊的建軍思想恰恰側重於水面作戰與防禦,其水軍為三國之最。這恐怕也是陳壽與羅貫中不給五虎將的一個原因。
東吳的水軍上了岸,單兵個將的實力就打折扣了,實際上也是如此,他們在陸戰中極少有過驕人戰績,打荊州靠的是偷襲,夷陵之戰靠的是縱火,攻擊合肥十多年而無戰果等等。現在的海軍陸戰隊屬於特種作戰部隊,是東吳水軍無法比擬的。也難怪孫權一般不愛多折騰,實在是沒本錢啊。在趙炎看來,長江是東吳防禦的天險,也是東吳向北發展的掣肘,雙刃劍耳。
同一時期東吳沒有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多位虎將?然也。
老實說,東吳初期的猛將兄還是不少的,比如孫策號稱小霸王,可惜死的早,程普、太史慈、韓當、甘寧等人也都很能打,但是,若跟關羽、張飛等「萬人敵」比較,那是沒法比,就是趙子龍在江東,也如入無人之境。黃忠、馬超未與東吳諸將交過手,但他們分別與關、張兩人幹過,戰績不錯,估計去了東吳也不會吃虧。五虎上將,東吳人不敢奢望。
曹魏的張遼守合肥許多年,幾乎成為東吳諸將心中一道無法消除的魔咒,撼泰山易,撼張遼難,這是東吳人的共識。曹魏「五子」在陸戰中的功夫比較整齊,相差不大,也就是說,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夠東吳諸將喝一壺的。五虎將的名頭,東吳人也休想。
所以我們也應該知道,東吳沒有五虎上將或五虎將流傳於民間實在怪不得羅貫中和陳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