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孫權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接納了劉備和一眾殘兵,為日後的「孫劉聯盟」在赤壁對抗曹操提供了基礎。後來,在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將曹操號稱的80萬大軍打敗,表面上看,孫劉聯盟的存在已經達到了目的,繼續合作似乎並沒有必要,而結局是孫權不但將荊州借給了劉備,還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嫁給了他。有人認為孫權此舉有養虎為患之嫌疑,坐視劉備發展自己的勢力並非明智之舉。殊不知,孫權作為孫家第三代繼承人,他自然知道劉備的意圖,只不過對於他來說,在當時的情況下劉備的做大有利於東吳的進一步擴張。作為一國之主,孫權的小心思豈是一般人能夠參透的,其實,孫權的做法表面上令人難以理解,實際上另有所圖。
01
赤壁之戰後,荊州所屬範圍實際上被一分為三,長江以北的南陽郡依舊牢牢掌握在曹操手中,而與東吳接壤的江夏和南郡則被孫權趁勢收入囊中,至於剩下的荊南四郡很快也將迎來新的主人劉備。
從佔領面積來看,劉備似乎是荊州最大的勢力,其實不然,孫權佔據的江夏和南郡在地理位置和資源總量上都不是劉備的荊南四郡所能夠比擬的。劉備在「赤壁之戰」後,藉著曹操退兵之機迅速與東吳談好了條件,爭分奪秒地對荊州剩下區域進行了佔領。可是,劉備割據的地盤其實並沒有多少開發價值,換句話說,劉備並沒有從劉表的遺產中獲得他想要的利益。
出於自身發展需要以及對益州的覬覦,劉備聰明地提出目前所割據的地方是向東吳借來的,而劉備,諸葛亮之流口口聲聲所謂的「借荊州」實際上是為了南郡,憑借南郡的地理位置可為下一步圖謀益州提供現實基礎。
而孫權,在得知了劉備的計劃後,起初猶猶豫豫的他,最後還是在魯肅的提議下很爽快答應了劉備的請求,孫權答應將戰略位置重要的南郡交給劉備實際上大有深意,或許人們不能理解,可這正是孫權的高明之處。
02
得到了南郡的劉備,很快水陸並進拿下了資源豐富的益州。而這一切孫權,自然也是看在眼裡的,從短期來說,魯肅勸說孫權放棄南郡給劉備其實符合「孫權集團」的自身利益。
一方面,赤壁之戰剛剛結束,東吳在荊州立足未穩,劉備素有賢德之名,孫權利用劉備的名聲為自己樹立威望,而劉備急需孫權的南郡來謀劃益州,雙方各取所需,更何況劉備得到了南郡有利於幫助孫權分擔長江沿岸守備壓力,縮短了東吳的戰線。其次,孫權可將省下來的人馬用於其他方向上的攻伐,比如更加遙遠和野蠻的交州。
公元210年,孫權派步騭率軍南下平定交州,而步騭也不負眾望在有限時間裡為孫權得到了一個州,在東吳軟硬皆施的攻勢下,交州牧士燮投降。交州為孫權帶來的可不僅僅是土地面積上的增長。由於交州地區地廣人稀,擁有極大的開發價值,所以,得到了交州的孫權,在日後與曹操角力的過程中有了底氣和實力。
孫權以一郡之地換來的是一州之兵,而劉備以南郡雄厚的實力向西奪取了益州,奠定了蜀漢數十年霸業,不得不說也是一大壯舉。雖然此後吳蜀雙方因為荊州歸屬權問題而撕破臉皮,大打出手,但這都是後話了,可以說孫權聽從魯肅的計策充實了自己的實力而沒有得罪劉備,可謂是一石二鳥,一舉兩得。
結語
孫權作為東吳歷史上一代明主,在孫氏早期立足吳地時期發揮了關鍵作用,而孫權的歷史功績讓對手曹操也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歎。赤壁之戰後,孫權聽從魯肅建議,從長遠出發考慮,為此後東吳的基業提供了更加優越的條件。南郡換交州,這本身就是一筆只賺不賠的交易,還無形之中讓劉備承擔了本應該是東吳防守的部分長江防線,孫權將赤壁之戰後的戰果最大化利用了起來,這就是孫權最聰明最讓人佩服的地方。表面上看,孫權將重要的南郡借給劉備確實有待商榷,可畢竟孫權是政治家而不是守城屯田的將軍,一城一池的得失都應該被最大化利用起來以實現更多的政治利益。在這場博弈裡,普通人說孫權輸了,陰謀家卻認為孫權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