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曹操考慮到無法馳援張遼,就派人送來一道「賊至乃發」的密函。張遼打開密函,上面說:「如孫權來攻,張遼、李典出戰,樂進守城。
一
吳魏逍遙津戰役的記載主要見於《三國誌·張樂於張徐傳》和《三國誌·孫權傳》等文獻中,據歷史記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 年),孫權趁曹操用兵漢中之機,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北上攻打戰略要地合肥。
二
這場戰役孫權動用了十萬兵力,號稱三十萬。 在《三國誌·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太祖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屯合肥。權率十萬眾圍合肥,遼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從中可看出孫吳當時圍攻合肥確實動用了十萬兵力。
三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對孫吳而言具有生死存亡的意義。赤壁之戰,孫吳只投入了3-5萬,夷陵之戰也不過5萬,但為了攻打合肥,東吳卻投入了10萬人,這反映了孫吳對合肥的重視以及北上攻曹的決心,同時也應該是此時孫吳方面兵力出動的上限,可謂舉國一戰。
四
可以看出,赤壁之戰時,孫權當時的總兵力也就是十萬多一點,而逍遙津戰役則是發生在赤壁之戰的七年之後,也就是公元215年,孫吳的勢力範圍當時並沒有擴大,並且短短七年時間,孫吳總人口數也不會有太多增長。故東吳此時的總兵力與赤壁之戰時不會相差太多。但是,沒想到的是,這能出動的10萬最大兵力數量,竟然被張遼的800人馬打的慘敗而歸。
五
曹操西征張魯,考慮到無法馳援張遼,就派人送來一道「賊至乃發」的密函。張遼打開密函,上面說:「如孫權來攻,張遼、李典出戰,樂進守城。」眾將不明其理,張遼說:「這是讓我們乘敵人立足未穩之際迎擊它,以攻為守,挫動敵人的銳氣,以便安撫人心,保證城池不失。」
六
於是張遼積極貫徹曹操的意圖,並以自己的行動激勵眾人的勇氣,與李典組織了一支800人的敢死隊,於次日向孫權發起猛攻。「(張)遼披甲持戟,先登陷陣,斬數十人,殺二將。」張遼在十萬圍中左衝右突,勇不可當,一度與數十人殺出重圍,後見自己的大部人馬還在圍中,又折返回陣,救出自己的部下。一場大戰從清晨殺到中午。
七
孫權只好撤退。合肥保衛戰取得了初步勝利。十多天後,孫權攻城不克,下令收兵。孫權與少數將領還滯留在合肥城東的逍遙津。張遼偵知敵情,立即率城中守軍掩殺。孫權在大將呂蒙、甘寧、凌統等人的死命掩護下才僥倖逃脫,其偏將軍陳武被殺,凌統、宋謙、徐盛諸將皆被創傷,傷亡無數。
八
逍遙津戰役,東吳十萬大軍為張遼八百人所破,不僅在軍事上遭受重創,且對東吳君臣上下的心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此役不光是造就了張遼的絕世著名將領之譽,其更深遠的影響還在於使東吳君臣重新考慮戰略思想,集中精力計謀趁機奪回荊州,導致吳蜀聯盟破裂,東吳和蜀漢交惡。東吳全面倒向曹魏,引發了吳蜀之間的夷陵之戰。
九
張遼二十餘年的戎馬生涯中,攻無不克,守無不固,其為將之勇力和智略皆有可觀,以功封都亭侯,更加封晉陽侯,實為戰將之殊榮。曹丕曾評價說「: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800』,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並說張遼「亦古之召虎也」。《三國誌》將張遼列為曹魏五大將之首。王歆更贊曰「:曹魏多著名將領,而張遼為第一。」這個評價是頗有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