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關羽為何願意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孫權?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關羽為何願意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孫權?

說起關羽的為人,我們總會為其忠義所歎服,「千里走單騎」更成為其忠義的偉大證據。然而,在三國中,關羽的忠義似乎很特別,讓人琢磨不透,說其忠吧,他可是投降過曹操的人,雖然說三國演義裡面為他正名是降漢不降曹,但他為曹操殺顏良誅文丑,華容道義釋曹操,說其不忠吧,兵敗被俘以後他又不投降孫權,被孫權殺頭還把頭送給曹操,可以說關羽的忠義在歷史上也算是一個謎。

那麼,關羽為何寧願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孫權呢?對此,作為文學作品《三國演義》,關於關羽投降曹操似乎給出了三個原因:1、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只能暫時投降;2、關羽與曹操說好只投降漢朝政府而不投降曹操;3、關羽還與曹操約定:一旦知道劉備的下落,就要離開曹操。

對於《三國演義》給出的關羽投降曹操的三個原因,應該是作者為了拔高關羽而寫的,真實的情況絕對不是這樣,根據《三國誌》的記載,當時的劉備和關羽協助曹操生擒呂布之後,劉備當然想曹操把徐州還給他,因為徐州是劉備好不容易弄來的根據地,後來被呂布和袁術聯合攻擊下喪失的,劉備先是投降呂布,後投降曹操,就是為了獲得這塊根據地,可是,劉備協助曹操攻下徐州之後,曹操並未將徐州給劉備做根據地,而是讓車胄做了徐州刺史。這下,劉備不幹了,就率領關羽、張飛等殺死了徐州刺史車胄,劉備當然想取而代之,但發現有麻煩,於是,叫關羽代刺史職務,自己帶著張飛、老婆孩子等躲到了河南豫州的小沛,劉備的沛公稱呼就來自這裡,其實是要關羽當冤大頭,自己躲在一旁看事態發展。

沒有想到曹操不按劉備套路辦事,率先擊敗了躲在豫州小沛的劉備,並且俘虜了劉備的老婆孩子,劉備帶著張飛投奔袁紹去了。曹操再反過來打關羽,所以說關羽為了照顧劉備的老婆孩子那是戲說,是為了拔高關羽。而關羽投降曹操是投降漢也不真實,因為關羽的主人劉備就代表漢,而曹操在關羽的心中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果說投降曹操就是投降漢也說不通,只能證明自己包括劉備是亂臣賊子,而且後來他也沒有理由再去尋找劉備。

真實的原因應該是關羽被曹操圍困走投無路到被俘虜之後,因為曹操愛才,畢竟,關羽是難得的大將,「萬人敵」的稱號不是假的,所以,希望關羽投降於他,助其征服天下,曹操手下的許多謀臣武將都是這樣過來的。當時的曹操對關羽也應該有許諾,如高官、美女等,特別是告訴關羽,劉備已死或不知下落,這種方式其實與曹操勸降其他有才之人是一樣的,而且為了擁有關羽這樣的人才,虛報軍情在當時是很流行的。當然,當時的關羽如果不投降,和陳宮、高順、沮授的結局絕對是一樣的,曹操對於不投降他的人才絕對不會手軟。

關羽眼看效忠無門,何況,關羽出身草根,想有一番事業,現在,作為有皇家身份的劉備或死或亡,依靠劉備已無希望,只得投降曹操。所以,關羽投降曹操,在當時的情況下其實是和其他英雄一樣是順應歷史潮流。當然,關羽應該也有自己的打算,先投降再說,劉備是生是死以後會知道的,然後再作打算,但他絕對不敢與曹操討價還價,只是自己心裡的打算,以後伺機而動。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講,關羽雖然在口頭上不敢與曹操要條件,但內心給自己約定了條件。

後來,參加曹操指揮的官渡之戰後,才知道劉備還活著,就在袁紹那裡,曹操知道事情敗露之後,害怕關羽投奔劉備,就派張遼來試探關羽,這個時候關羽的忠義就表現出來了,他對張遼說:「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後我便會離去。」張遼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當然還是想留關羽為自己所用,畢竟,關羽殺顏良解其白馬之圍他是見識了的,所以,加重賞賜。但關羽的忠義確實令我們歎服,他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從而成全了關羽「千里走單騎」的一段人間佳話,也成全了關羽的忠義之名,關羽最終在歷史的傳說中成大神其實就從這裡開始。

後來,關羽追隨劉備借荊州,取益州,劉備終於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割據一方霸主,關羽也因此成為劉備手下第一大將。公元219年,劉備率領諸葛亮、張飛、趙雲、馬超、黃忠、法正發動了漢中戰役,大敗曹操,成就漢中王。關羽一人鎮守荊州,發動了震驚華夏的江陵戰役,當然是想最終在中原會師劉備大軍,瓦解曹操政權。然而,事與願違,就在關羽即將成功之際,曹操聯合孫權,共同發起了剿滅關羽的戰爭,關羽在前後夾擊,又在內部出現叛亂的情況下,最終失敗,和兒子關平被呂蒙手下大將潘璋的部將馬忠所擒。最終被殺。

許多人看到這裡就會發出疑問,既然關羽能夠投降曹操,實現曲線忠義,那為何關羽被孫權所俘虜之後為何不再投降孫權,然後再圖投奔劉備呢?其實,關羽兩次戰敗都沒有血戰到底,這也是關羽兩次都被擒的根本原因,說明了關羽其實並不想死,但他為何在被呂蒙俘虜之後不投降呢?其實,翻遍《三國誌》的《關羽傳》、《孫權傳》、《呂蒙傳》、《潘璋傳》,對於關羽被俘之後的細節都沒有描寫,也就是說沒有任何細節,都只是簡單的一筆帶過,是俘虜之後就被殺掉。但是,在《關羽傳》中的註解一欄中的《蜀記》中卻有這樣的記載:「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也,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所以,我們不得不推斷有三個可能:一是關羽遭遇埋伏,被俘虜之後其實已受重傷,根本就沒有活過來的可能,所以被殺;二是關羽被俘之後,孫權方根本就沒有問關羽是否願意投降,不問青紅皂白馬上將關羽殺害了,然後孫權方砍下其頭顱向曹操請功去了;三是即使根據《蜀記》,當時孫權還是不想殺關羽,但其手下認為必殺,否則,後患無窮,並且以曹操當年不殺關羽帶來的後果為現實事例,所以,孫權下令將關羽殺掉。最終的結局是曹操給其頭顱厚葬,孫權給其身子厚葬,劉備給其衣冠厚葬。

所以,如果單純憑《三國誌》的史料,關羽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孫權,根本原因是關羽投降曹操,是想達到曲線忠義的目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有柴燒,而且關羽最終也達到了這個目的。但是,關羽後來被孫權俘虜後,關羽可能還是想故伎重演,但孫權沒有給關羽投降的機會。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