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雖然在下邳之戰中被曹操擒獲而投降,但關羽一心想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這已經是個人盡皆知的秘密。早在斬顏良解白馬之圍之前,曹操就已發現關羽並不想安心為他幹活,就派與關羽私交不錯的張遼前去試探。
關羽對朋友一向非常坦誠,對張遼毫不隱瞞地說出了真心話:「我深知曹公待我不薄,但我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絕對不會背叛他。我終究不會留在這裡,不過要在立功報答曹公之後才會離開。」
聽了關羽的真心話,輪到張遼為難了:如果將實情告訴曹操,怕曹操會殺了關羽,是對朋友不義;如果不告訴曹操實情,又是對老闆不忠。張遼左思右想,還是認為「忠義」二字「忠」字在先,於是向曹操報告了實情。
得知一切之後,曹操的做法顯示出一個成大事者的寬廣胸懷。他不但沒有殺關羽,反而更加敬重關羽,給予高度評價:「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三國誌》注引《傅子》)。
襲殺顏良之後,曹操意識到關羽離開自己的時間不遠了,於是賞賜更加豐厚。換作別人,感到曹操如此廣闊的胸懷,受到曹操如此盛情的厚待,再考慮一下寄人籬下的劉備的莫測前途,與代表中央政府的曹操的美好前景,忘掉劉備歸順曹操,是一件順理成章自然而然天經地義的事情。
關羽,之所以被世人傳誦了一千八百多年,正因為他此時的決定。
決定離開曹操,前去尋找劉備。
雖然跟隨曹操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博取功名如拾草芥,我卻毅然離去,因為這些不是我最看重的。
雖然追隨劉備前途莫測,要成就一番事業實在太難,我卻毅然前往,因為我最看重的是兄弟情義,是道義之所在,即便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生命誠可貴,功名價更高。若為道義故,二者皆可拋。
當年曾誓以共死,說到就要做到。這一句承諾,力重千鈞。
幾天後,關羽將曹操賞賜的所有財物全部擺放整齊,還寫了一封類似於辭職書之類的書信,然後拍馬前去,尋找那個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劉備。
哪怕山高水遠,路途艱險,哪怕江湖險惡,生死莫測,不管你在哪裡,我一定要找到你。
關羽尋找劉備,被後人演義成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傳奇故事,幾乎是地球人都知道。
那麼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是否在歷史上真的發生過?我們可以做一個小小的辨別。在《三國誌》的《關羽傳》《先主傳》《武帝紀》中都有關羽辭曹歸劉的記載,但這些記載有所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