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介紹的是姜維(三國時期蜀漢大將軍),更多含義,請參閱「姜維(多義詞)」。
姜維(202-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期蜀漢著著名將領領、軍事統帥。原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將,後降蜀漢,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姜維在諸葛亮去世後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著名將領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和鍾會皆死於亂軍之中,享壽六十二歲。而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則將姜維描寫為自刎而死。
姜維的父親姜冏曾為郡中功曹,羌族、戎族叛亂時,戰死在疆場,所以朝廷賜姜維中郎,命他參與管理本郡的軍事。建興六年(228年)春,蜀丞相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當天水太守馬遵帶姜維和功曹梁緒、主薄尹賞、主記梁虔等人隨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視察。馬遵聞蜀軍至祁山後,而諸縣響應,懷疑姜維等人皆有異心,遂連夜逃走。姜維等人察覺馬遵已逃走,想回去,但城門已關閉,姜維只好投靠蜀軍。
228年,諸葛亮喜姜維有膽智,命其為倉曹掾,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姜維時年27歲。
孫盛《雜記》記載,不久,姜維接到母親的書信,讓他尋找當歸,就是暗示他回魏。姜維說:「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
諸葛亮給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寫信,對姜維讚賞不已,信中說:「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馬良)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信中還說:「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因其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230年春,姜維就升任中監軍、鎮西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