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一個紛爭不斷的亂世,劉備早年輾轉半生,敗多勝少,到了四十不惑之年仍然沒有自己的尺寸之地。劉備也曾感歎,自己老之將至而功業未建,悲矣!但是轉機往往出現在最絕望的時候,劉備在投奔劉表後,不久就得到了兩位大才輔佐,他們便是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
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促成了吳蜀聯盟,使劉備能在荊州立足;龐統隨劉備入川,提出了取蜀上、中、下三策,為劉備奪取益州奠定了基礎,可惜的是龐統在入川戰鬥中不幸陣亡。
此二人讓劉備實現了橫跨荊益的戰略目標,使劉備的事業蒸蒸日上。但隨著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之後,蜀漢的形勢便急轉直下,地盤、人口都急劇縮小,更要命的是隨著龐統、法正等人的逝去,蜀漢僅靠賢相諸葛亮一人支撐,幾無可用之才。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難道說蜀漢後期缺文少武,真的是因為蜀地本身人才缺少嗎?俗話說,十步之邑,必有忠信。曾經就有兩位奇才擺在劉備面前,他們堪比臥龍、鳳雛,而劉備沒有珍惜。此二人便是周群和張裕。
周群,出身於益州望族,其父周舒是益州著名學者。周群繼承了周舒的學問,尤其擅長夜觀星象,曾精準地預言了劉表的死期、張魯的失敗,這方面甚至連諸葛亮都比不過他。劉璋以師友之禮對待他,劉備奪取益州後,周群被任命為儒林校尉,主管教育。
繼而劉備想要攻取漢中,特意徵詢周群的意見。周群勸諫他說,時機還不成熟,即使能僥倖攻下漢中,也一定得不到那裡的民眾,並且切忌派偏師前去作戰,那樣肯定會失敗。
可惜劉備不聽,執意派出偏將吳蘭、雷銅攻漢中,果然失利,吳蘭、雷銅都被殺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劉備攻下了漢中,可是漢中之民早被曹魏事先遷走了,劉備僅得一座空城。
周群說的全都應驗了。照理說,劉備應該重用他,但為了維護自身面子,便將他舉為茂才,匆匆了事。此後,周群被雪藏,在正史上再無記載。
相比周群,另一位大才張裕就更悲劇了。張裕在蜀中也非常有才名,甚至超過了周群。但張裕性格耿直,這點和龐統比較類似。
想當年,劉備入川,斬殺劉璋大將楊懷、高沛,攻克涪城後,舉行宴會。席間,他得意忘形地說,「今天的宴會,真是歡樂啊!」龐統聽了,板起臉來,說道:「攻打別人的國家還覺得歡樂,不是仁者幹的事!」劉備喝多了,大怒,「昔日,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前歌後舞,這也是不仁義嗎?你說的話不對,給我滾出去!」宴會不歡而散。
張裕也同樣硬氣。劉備與劉璋還未決裂時,在涪城舉行會盟。張裕當時是劉璋的從事,坐在劉璋身邊。劉備見張裕鬍鬚很長,便戲謔他,「我當年在涿縣時,有很多姓毛的人,東西南北都是,涿縣縣令稱之曰,諸毛繞涿居!」涿,在古語中與臀諧音,這句話的意思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張裕也不示弱,他見劉備沒有鬍鬚,便說:「曾經有個人,先做了潞縣長,後來又當了涿縣令,與人寫信時,怕別人不知道他在潞縣、涿縣當過官,便署名為潞(露)涿(臀)君!」
劉備從此便懷恨在心。劉璋敗後,張裕在劉備手下任州司馬。劉備進攻漢中時,張裕也勸過他,要把握時機,否則大軍肯定會失利。
後來張裕又私下對人說,庚子年(公元220年),漢將亡,劉氏的國祚將盡。劉備得到了益州,但九年後寅卯年,將失去(暗指劉備死亡)。這些話最後傳到了劉備耳中。劉備大怒,又加上曾經被他嘲諷過,盛怒之下要處死張裕。諸葛亮聽說後,馬上跑來求情。劉備不允,張裕被棄市。
值得一說的是,後來張裕的預測都成真了。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禪讓,東漢滅亡。劉備於公元214年拿下益州,九年後即公元223年,劉備果真在白帝城病逝。更神奇的是,張裕曾經拿著鏡子照自己,得出自己將受刑而死的結論,也應驗了。
由此可見,並不是蜀地沒有人才。如果劉備能像創業初期那樣虛懷若谷,聽得進不同意見,不因言而降罪於人,那麼周群、張裕這樣的人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在蜀漢後期就不會形成諸葛亮獨木難支的局面,興許蜀漢可以存在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