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記載:「黃蓋用刀一招,前船一齊發火。火趁風威, 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焰漲天。二十隻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隻一時盡著」。也就是說,黃蓋用二十條火船,撞入曹操水寨之後,一下子點著了曹操全部船隻。
不過,曹操二十萬大軍南下,水軍大約有數萬,船隻至少數百上千,即便船隻全被鐵環鎖住,但想要二十條火船在風力幫助之下短時間內點燃全部船隻,怎麼看都不太靠譜。第二,火起之後,黃蓋中箭落入水中,周瑜艦隊突然失去敵前指揮官,增加了曹操軍艦撤退的機會,因此不太可能盡燒北船。第三,曹操船隻是「首尾相連」,猶如一字長蛇陣,先燒前面再燒後面,這就給後船提供了撤退的機會。第四,面對黃蓋火攻,曹操大軍不可能無動於衷,不去撤退剩餘船隻。
可見,三國演義對赤壁之火的描述,肯定沒有客觀反映歷史。既然如此,赤壁之戰的火到底是誰放的,真實歷史與三國演義大不相同!
曹操一統北方之後,開始南征,準備一統中國,但在攻打東吳孫權之前,其實還有兩個小目標。
曹操南征的第一個目標是荊州劉表,但由於劉表當時去世,於是荊州擁立其子劉琮繼任荊州牧,曹操南下之後,劉琮很快就投降了曹操,同時讓曹操獲得了荊州水軍。
曹操南征的第二個目標是劉備,當時劉備駐地是樊城,聽聞曹操到來之後,立即棄樊南逃,但旁邊的江陵是荊州物資轉運中心,因此曹操擔憂劉備佔領江陵獲得大量物資,於是曹操親率五千名精銳騎兵急速追趕,最終爆發了長阪坡之戰,俘獲了大量的人馬輜重。
佔領江陵之後,曹操準備順江東下,一舉滅亡東吳。所謂唇亡齒寒,此時孫權與劉備只能抱團取暖,雙方組成聯軍對抗曹操。公元208年,曹操率領二十萬大軍南征孫權,東吳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領一萬五千精兵,與劉備軍一起逆江而上,與正在渡江的曹軍相遇在赤壁。因此,曹操是20萬大軍,孫劉聯盟是5萬大軍,雙方兵力相差很大。
這一年12月,曹操新編水軍及新附荊州水軍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初戰被周瑜水軍打敗。曹操不得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需要說明的是,赤壁之戰實際發生在對岸烏林,用烏林之戰來說明更為準確。
「且捨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曹操也知道這一道理,但水軍初戰失利,讓曹操知道無法用荊州水軍對抗吳軍。於是,曹操迫不得已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在船上如履平地,以此讓中原陸軍也來參戰。我們都知道,這一招看似解決了北方人坐船問題,但卻留下了一個致命隱患——火災!
果然,黃蓋指出:「如今敵眾我寡,難以長期相持。曹軍正把戰船連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擊敗曹軍。」於是,選取蒙沖戰船十艘,裝上干荻和枯柴,在裡邊澆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邊插上旌旗,預先備好快艇,繫在船尾,準備以詐降的辦法靠近曹營,然後乘風火燒曹營。
詐降之日,黃蓋在離曹營二里地之處,突然點燃火船,著火的船隊乘風快速向前飛駛,衝向曹營,當時東南風正急,《資治通鑒》記載是「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刻之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
於是,周瑜劉備趁機追殺,鼓聲震天,奮勇向前,曹軍大敗,只能敗走華容道。曹操撤回江陵之後,擔心因為赤壁之戰的失利而使後方政權不穩,所以立即回到北方,曹操第一次南征就此落下帷幕,三國鼎立大勢慢慢形成。
三國演義與資治通鑒的記載,都說明黃蓋火燒了曹操全部船隻,但《三國誌》的記載卻另有真相。
《三國誌·周瑜傳》中記載,曹操給孫權的書信中指出:「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其中,「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的評價,又與東吳一方《三國誌·吳主傳》所記載的「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相互印證。
可見,黃蓋火燒赤壁之後,曹操見勢不妙準備逃走,於是又點燃了剩餘船隻,阻斷孫劉聯軍的追擊。曹操究竟點燃了多少船隻,史書沒有記載,但至少可以肯定:赤壁之戰的這一把火是兩個人點著,一是黃蓋,一是曹操!
不過,史書裡還有一段記載更為可靠。《三國誌·魏武紀》記載「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劉)備至巴丘」,而《括地誌》中的「巴丘」又記載:「巴丘湖中有曹公洲即曹公為孫權所敗,燒舡(同船)處。在巴陵南四十里」。
因此,火燒赤壁的歷史真相應該是:曹軍船隻中計被燒,但還有不少的一部分撤離了戰場,順著東南風西撤回軍事基地巴丘湖,周瑜艦隊追擊而至,甚至又一次火攻,曹操無力再戰,只好燒掉剩餘船隻上岸從華容道撤走。
更為重要的是,從上述這些記載中,不難看到曹操戰敗的另一真相:遭遇了一場大疫病。
《三國誌·武帝紀》:「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三國誌·先主傳》:「時疾疫,北軍多死。」《三國誌·吳主傳》:「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
魏、蜀、吳三國君主的大事記之中,都記錄了這一次瘟疫,說明瘟疫規模很大,否則不會如此隆重的記載。
李友松的《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係之探討》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戰兵敗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蟲病。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的,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因此,曹軍在赤壁之戰的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
曹操與周瑜第一次水戰時,《資治通鑒》記載「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可見,當時瘟疫已經爆發,到了赤壁之戰時,瘟疫更加嚴重,曹軍真的到了不堪一擊地步,才被孫劉五萬兵馬輕鬆擊敗。
總而言之,黃蓋火燒赤壁固然成功,但並未燒掉曹操上千船隻,演義小說中往往有意地滲入了誇張、附會的成分,將功勞全部推給黃蓋與周瑜。之所以演義這麼描述,一個重要原因是將曹操人設為反派,從而突出孫劉聯盟的正義性。實際上,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當時曹操一統三國才是最大的正義,對社會發展最為有利,可以避免接下來數十年的三國分裂與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