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實的張任是什麼樣的。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看《三國演義》,很多人都以為鳳雛龐統是被張任在落鳳坡設伏射死的,但是看過三國正史的都知道:龐統是在攻打雒城戰役中身先士卒,這才中箭身亡,龐統安息之地更名為落鳳坡。
在真實的歷史中,張任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厲害,劉備敬重張任的是忠義而不是善戰——張任或許很能打,但他遠不是劉備對手,跟劉備的兩次交手,都以慘敗告終,而且還輸掉了性命。
張任第一次敗給劉備的時候,龐統還沒有陣亡:「(建安)十八年,璋遣將劉瑰(音歸)、冷苞、張任、鄧賢、吳懿等拒劉主於涪,皆破敗,還保綿竹。」
張任等人敗退到綿竹,又被劉備打了個勢如破竹,後來與諸葛亮同受顧命李嚴,就是在綿竹投降的。
綿竹城破,張任等人再次出逃,逃到雒城就無路可逃了:「任勒兵出於雁橋,戰覆敗。(劉備)禽(擒)任。」
兩次戰敗的張任被演義小說吹得神乎其神,把射殺龐統的功勞也記在了張任頭上——以劉備和龐統的關係,要真是張任設計要殺劉備而龐統替死,那麼劉備絕不會勸降,因為那會讓劉備嫡系寒心。
龐統不是死於落鳳坡,射殺龐統的也不是張任,那麼雒城之戰劉璋一方的總指揮是誰呢?這個人就是當時益州二把手、劉璋的長子劉循,就是這個劉循,不但射殺掉龐統,而且力抗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一年之久,最後雒城被攻破,他還在張飛趙雲的圍堵中成功出逃。
綜合《三國誌》與《華陽國志》的記載,我們可以理清龐統陣亡、諸葛亮張飛趙雲入川、張任被擒斬、雒城陷落劉循出逃的時間順序:建安十八年,劉備打敗劉瑰、冷苞、張任、鄧賢、吳懿,收服了李嚴之後,才開始攻打雒城。
按照《三國誌·先主傳》的記載,劉備在收降李嚴之後、進軍雒城之前,就已經調遣諸葛亮張飛趙雲入川了:璋復遣李嚴督綿竹諸軍,嚴率眾降先主。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先主進軍圍雒。
《先主傳》的記載可以從《諸葛亮傳》中得到印證:「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
葭萌關就是劉備跟劉璋翻臉前的駐紮地,當年民謠唱的「蜀漢興,隆中謀,葭萌起」,說的就是劉備以葭萌關為出發點,向劉璋大舉進攻。
劉備知道僅靠龐統黃忠魏延,還不足以一口吞掉劉璋,所以未雨綢繆,先調遣諸葛亮張飛趙雲分進合擊——演義小說弱化了劉備神化了諸葛亮,這才顛倒了龐統陣亡和諸葛亮入川的時間順序。
劉備命令諸葛亮張飛趙雲攻城略地,這才有了《華陽國志·卷五·公孫述劉二牧志》中的「趙雲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為,飛攻巴西,亮定德陽。」
這段記載說明,趙雲並不僅僅是劉備的衛隊長,也不是沒有獨自帶兵作戰功績,甚至可以說在入川之戰中,趙雲的戰功比諸葛亮張飛還大。
視線回到雒城之戰,這場戰鬥前期發生了兩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龐統陣亡和張任主動出擊被擒斬。但是這兩件事好像並沒有對戰局產生太大影響,因為劉備還是攻不破雒城的防守——這仗打了一年多,劉備傾盡全力,才打成了擊潰戰:「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劉備增兵添將,諸葛亮張飛趙雲黃忠魏延匯聚雒城,劉循孤掌難鳴,只好出城突圍。這時候就看出劉循的本事了:張任出城作戰,毫無意外地被生擒活捉後斬首,而劉循居然在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的圍堵之下,成功突圍並撤回了成都。
這樣看來,劉循還真的比張任能打,而他的地位,也遠遠高於張任——劉循是劉璋長子,是約定俗成的西川繼承人,在當時是眾望所歸的川軍二把手。
劉循很能打,但無奈川軍諸將不給力,吳懿、李嚴、卓膺先後投降,卓膺還成了黃忠助手兼帶路黨,最後連「德高望重」的許靖也當了叛徒。眼見大勢已去,劉璋只好投降。
其實按照劉循等人的想法,是不需要投降的:城中有精兵三萬,谷支二年(一說為一年),眾鹹欲力戰。
劉循不投降是可以理解的:我苦苦等待了這麼多年,眼看可以接班了,你卻要把大好基業拱手送人!
但劉循只是二把手而不是西川之主,他說的不算,於是這個防守大師只好跟著窩囊老爹一起開城出降。
劉備給了劉璋一個得不到大漢朝廷承認的「振威將軍」,至於那些背棄劉璋的人,都得到了高官厚祿,成了劉備集團骨幹: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懿、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
這些「貳臣」都得到了劉備的重用,在雒城抵抗劉備一年多的劉循怎麼樣了呢?說出來讓人難以置信,他成了劉備的御用車伕:先主以為奉車中郎將。
所謂奉車中郎將,在戰車已經被騎兵取代的後漢三國時期,工作就剩下了一個:「掌御乘輿車。」
這就看出劉備的老謀深算了:對劉循來說,這是一種格外的信任,而在外人看來,曾讓劉備一籌莫展的原川軍二把手,成了揮鞭趕車的碎催,這是一種羞辱,更是一種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