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曹操為什麼要主動放棄漢中?明明兵力遠超劉備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漢中之戰曹操為什麼要主動放棄漢中?明明兵力遠超劉備

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在漢中之戰中,曹操和劉備兩方都是著名將領雲集。就劉備來說,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就曹操來說,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對於漢中之戰來說,是以曹操放棄漢中,也即劉備佔領漢中之地為終結。值得注意的是,曹操雖然在漢中之戰吃到敗仗,不過整體兵力上依然遠超劉備,所以其為什麼要主動放棄漢中呢?

首先,在漢中之戰中,劉備和曹操雙方的兵力差距十分明顯。就劉備來說,因為剛剛奪取了益州之地,還沒有完全消化和整合,至於荊州的關羽,因為東吳和孫權的壓力,也無法過多支援益州。由此,在漢中之戰中,劉備的兵力不過數萬人。與此相對應的是,佔據北方中原地區的曹操,則在漢中之戰中總共投入了10多萬的兵馬。由此,在兵力上,曹操是佔據非常明顯的優勢。不過,公元219年,曹操卻選擇主動從漢中之地撤退,而且將該地區的百姓遷走,也即曹操主動放棄了漢中的爭奪。

眾所周知,漢中是益州的咽喉。就蜀漢來說,一旦失去了漢中這一屏障,無疑是將自己的腹地暴露在敵人的打擊之下了。所以,就曹操來說,只要能長期控制住漢中之地,無疑會給劉備帶來非常大的壓力,也即擁有了徹底消滅劉備勢力的重要基礎。對此,在很多人看來,曹操之所以主動放棄漢中,是因為在和劉備的較量中吃了敗仗。誠然,在這場影響三國歷史進程的大戰中,曹操方陣亡夏侯淵、趙顒等,所以從陣亡將領來看,曹操的損失確實比較大。不過,這並不是曹操撤退的主要原因。

在漢中之戰中,劉備一方的損失也比較大。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劉備一方也陣亡了吳蘭、雷銅、任夔等將領。更為關鍵的是,劉備一方的前線兵力不足,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來運送糧草的地步了,可見戰爭過程中,劉備一方的局勢也不是很樂觀。由此,如果曹操繼續和劉備對峙下去的話,後者也可能突然崩潰的。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兵力佔據優勢,而且劉備也是強弩之末了,不過,曹操因為以下兩個原因,所以選擇了撤軍。一方面,荊州關羽和東吳孫權的虎視眈眈,讓曹操無法和劉備長期對峙。

最後,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公元219年,荊州關羽發動了針對曹操的襄樊之戰。至於東吳孫權,同樣對曹操的疆域虎視眈眈,如果曹操將主力長期放在漢中之地的話,很可能會遭到關羽和孫權的同時進攻。另一方面,在漢中和劉備交戰的時候,曹軍的糧草主要是從關中地區運送過來的。雖然關中和漢中之間的距離不是太遠,但是,因為中間隔著秦嶺等山地,促使曹操大軍在糧草運送上同樣比較困難。由此,秦嶺等山地的阻隔,讓曹操堅持下去的投入也是越來越大。為此,對於果斷的曹操,選擇在公元219年主動放棄漢中之地,而劉備因此奪得漢中,為蜀漢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