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曾經依附於劉表,為何劉表沒有去請他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曾經依附於劉表,為何劉表沒有去請他呢?

興平二年,諸葛玄帶著諸葛亮、諸葛均及兩位侄女到荊州投靠了劉表,劉表看在老部下諸葛玄的面子上,欣然接納了這一家人。此時諸葛亮14歲,業已長成了偉岸少年,他與龐統一起進入劉表開設的「學業堂」讀書,並在此得到司馬徽的教導和賞識。《湖北下荊南道志》卷六《勝跡》:「學業堂,城南二里,諸葛武侯讀書處」。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後來分別嫁給了荊州的名門望族蒯家和龐家,算是有了好的歸宿,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在荊州濃厚的學術氛圍裡,諸葛亮博覽群書,交遊同道,逐漸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後來沔陽名士黃承彥相中了諸葛亮,主動求親,把自己的漂亮女兒黃月英嫁給了這位青年才俊。攀上這門親事,諸葛亮就成了劉表和蔡瑁的親戚(劉表是黃月英的姨父,蔡瑁是黃月英的舅舅),躋身荊州上層社會。

一、諸葛亮抱大器,蘊大才,真臥龍

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抱大器,蘊大才,頗為自負。

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穎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魏略》

荊襄名士龐德公對諸葛亮非常欣賞,美稱其為「臥龍」。諸葛亮對這位「親家伯」也是十分尊敬,每次探訪,都獨立床下,聆聽教誨,逐漸得到龐德公的重視。龐德公本為清高脫俗,淡泊名利之人,劉表幾次請他出仕,都被婉言推辭,劉表只得悻悻而歸。但他卻與諸葛亮、黃承彥、司馬徽、龐統、徐庶等人交善,樂為同道中人。

我們可以推測,諸葛亮和黃月英的這門親事,也許就是在龐德公的「撮合」下,黃承彥才主動向諸葛亮「推銷」自己的女兒。

精通奇門、兵法、經學的「水鏡先生」司馬徽對諸葛亮的才華也是不吝溢美之詞:「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臥龍、鳳雛。」知己徐庶更是盛讚諸葛亮:「庶安敢比亮?庶如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當然,也有很多人對諸葛亮不屑一顧,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亮雖躬耕於南陽,但始終心懷天下,他是一條臥龍,早晚要飛出隆中,翱翔九州。

二、諸葛亮不投,劉表不請,卻為何?

諸葛亮雖然自稱:「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實際上他渴望追隨明主,建功立業,但劉表近在咫尺,又多少沾親,為什麼諸葛亮不自薦於劉表呢?

這一方面有名士非請不就,自抬身價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諸葛亮「看不上」劉表。

無論是自身功名心的驅動,還是姐姐婆家的遊說,「待業青年」諸葛亮一定認真考慮過到「荊州集團」謀職的事,但他通過身邊人對劉表的「差評」,打消了這個念頭。

劉表雖然外貌儒雅,然而心裡卻多疑無決。司馬徽也素知劉表心胸狹隘,一定會謀害善者,所以他不會讓自己的愛徒明珠暗投。

徐庶客居荊州時,劉表曾多次禮聘徐庶出仕。但徐庶觀劉表其人,以為此公雖號稱皇室宗胄,頗有禮賢下士之名,但骨子裡卻優柔寡斷,知善不能舉,知惡不能去,只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所以徐庶面對高官厚祿堅辭不就。

後來在《隆中對》中,諸葛亮也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他認為劉表是闇弱無能之主,不值得依附。

反過來,諸葛亮才華橫溢,名噪一時,但當時人才凋敝的劉荊州為什麼不求此賢才呢?其時劉表都是快六十歲的老朽了,庸腐昏聵,不具慧眼。他一定聽說過臥龍鳳雛的「江湖傳說」,但以他的識人之術,定會視自比管仲樂毅的諸葛亮為「狂悖」後生,從而無端輕視。什麼臥龍,在他的昏花老眼裡,諸葛亮就是一條土泥鰍,他看不上眼。想必劉表對喜歡品評人物,自稱有王佐之才的龐統也有同樣看法,他不明白「大才多狂放,賢士自清高」的道理。所以當「臥龍」、「鳳雛」兩顆明珠擺在他眼前時,他卻不識貨,最後被劉備撿了便宜。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穩定了中原的局勢後,開始向南方發展,荊州成為他的第一個進攻目標。在劉表病故後,荊州和江陵都不戰而降,曹操把劉表的大部分地盤都吞併了,荊州遂沒。

劉表守著一塊寶地,卻不能咨訪賢良,知人善任。手下有猛將黃忠、甘寧、魏延、李嚴,卻不能盡其用,身邊有安天下的臥龍鳳雛,卻不能識其才,靠著蔡瑁、張允、蒯越、王粲等一幫枯木庸才,焉有不亡之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